名下无虚 . 生活 - Jun 19, 2017 by Xue

名下无虚 VOL.54 | 若干年以后,我们的房子或许也是“共享”的

“人本过客无来处,处处无家处处家。”

– 不玩虚的 –

相信很多朋友会有点懵,“共享”的房子,为什么也会是一个时尚潮流平台的话题?在开启之前,大概你要先知道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以及认识一下今天的这位主角人物…

前几日,时尚名所 DOE 在上海新天地太平湖畔开设了第二家店铺。原先标志性的赛场式看台座和咖啡台等场景得以保留,围绕木质与石材堆叠的装修风格,以及可以根据不同需求 “打开” 或 “放下” 的可变换展示空间,都令人眼前一亮。而这些惊喜背后的缔造者,则是著名建筑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先生。

(以上图片来源:DOE)

也许你对这个名字有些许印象。前两年一档家装节目 《梦想改造家》,让青山周平这位出生在日本但在北京胡同里住了近十年的建筑师一炮而红。又因为在线的颜值被网友们送上 “建筑界里的小栗旬” 的爱称。

青山周平

《梦改》中他先后 “逆天” 改造了两个居住环境堪忧的北京胡同房屋。其中一个南锣鼓巷的老四合院,祖孙三代五口人挤在这个 35 平米的小房内,本已逼仄的空间还被堆满众多杂物。难以想象一个 3.7 平米的空间要同时包含卫生间、客厅、小商铺这样的功能。

改造后(以上图片来源:Gooood)

在青山周平的改造下,不仅五口人都有了自己独立的卧室,采光问题以及杂物问题也得以解决。另外青山还做了一张可拉伸的桌子以及一面可完全张开的墙,这与 DOE 中的展示空间有点相似。人多时,可以把桌子拉出来、墙打开,完美解决了人多空间小的棘手问题。

顶上还有可滑动格栅,一点都不怕院子里晒

(图片来源:Google)

后来他又改造了一个东城区灯市口附近的六口之家,难以想象现在这个采光充足、房间独立且有些洋气的 Loft 住宅,原先竟然只是一个常年阴暗潮湿、面积仅为 43 平米的 L 型狭长空间。

改造后(以上图片来源:Gooood)

节目播出后很多人慕名而来,希望青山周平帮忙改造自己的住宅,但青山强调,他是一个建筑师并非室内设计师。而他之所以参加 《梦改》,一方面是他对中国胡同有很深的情节,也希望通过改造,让更多人意识到看似不方便的大杂院生活,通过好的设计其实是可以很宜居的;另一方面,如何最优化地利用好小空间,未来大城市的 “家” 是怎样,以及年轻人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居住环境,这些都是他想探讨的。

1980 年出生在日本广岛,受建筑师父亲书架上的图书杂志影响,高中时青山周平就决定做一名建筑师。大三结束时他选择休学,花了一年时间背包旅行环游世界。搭公交、住青旅,他从上海出发,去到了中东、北非、北欧等地。印象最深的是西藏,他说那里的人,带着牦牛就可以生活了,很纯粹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青山周平所住的北京胡同

(图片来源:baidu)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研究生毕业的青山周平又来到了中国工作,他跟妻子一起住在北京的胡同里,房子是租的,40 来平,这一待就是十余年。后来建立了 B.L.U.E. 建筑设计事务所,中文译名 “步麓”,全称是 “Beijing Laboratory for Urban Environment”(北京环境研究所)。

从事务所的名字就能看出青山对中国的情节,工作室分为两个房间,中间有一面红砖墙隔开。像被锤子砸了的墙面有一门一窗,很是随意

青山周平很多设计思路都是在北京胡同的生活中得到灵感,人们现在都追求 “私密性” 和封闭的生活空间,但在将来,当设计和设施都变得更加合理以后,像胡同那样的 “共享空间” 也许才是历史趋势。我们习惯把 “家” 和 “房子” 划等号,但房子和生活其实是两码事。

先前他为失物招领设计了国子监店,将这个家具店设计成 “胡同里的家”。整个店就像你的 “家” 一样,庭院、书房、厨房、卧室、沙发、床…应有尽有。

满足了大批在都市中的年轻人对 “家” 的憧憬,贩卖家具什么的,都显得不重要了

(以上图片来源:Gooood)

还有像在北京东四九条胡同里的设计的 “未读 CLUB”,这是一家没有任何书架的书店。只有 18 把座椅,每周会在每把椅子上放上同一本书。椅子是固定的但可以 360°旋转,如果你身旁的陌生人拿到了与你相同的书,两个有共同话题的人可以旋转椅子面对面聊天;同时固定的椅子也能保有相对合适的交流距离。

(图片来源:Google)

总之,能看出 “共享空间” 以及 “家的概念” 一直都是青山周平关注的重点。他曾提出:“在大城市里,买一套两室一厅或是三室一厅需要花上几百万元,背上几十年的贷款。我们为什么非要买两室一厅的房子?”

这次借着 DOE 新店开业,我们也有幸与青山周平聊了聊。话不多说,上专访:

青山周平

著名建筑设计师

「 DOE 不仅仅是一家店铺,更代表一种生活方式 」

N:在接到这个项目之前,有没有了解过 DOE 这家店铺?

青: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任何设计项目都会承接,只有让我觉得自己感兴趣的空间才会想要去合作。当我了解到 DOE 想要开设新店的时候,当然也首先去了它的老店进行探访和研究。在那之后我觉得 DOE 店铺的概念是我喜欢的,所以就有了现在的合作。

N:你觉得 DOE 店铺和其他商业空间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青:我会对这个设计项目非常感兴趣,主要是基于两点。第一,这家店铺的地理位置非常好,面对太平湖,毗邻新天地。然后店内空间的高度也很高,可以说能够充分发挥创作,可塑性非常的强。第二,DOE 本身的概念不仅仅是一家店铺,更多的作用是喜爱街头风格的朋友们的聚集地,是一个交流空间,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单单是从店铺的商业角度去考虑,那可能就不是我所感兴趣的事情了。

N:为第二家 DOE 店铺进行设计,有没有一些特殊的创意结合在里面?

青:两家 DOE 店铺在设计上其实没有相同之处。唯一保留下来了看台座位般的阶梯,这也 DOE 最大的特色,一定要延续下来的东西,所以在这里你会看到相似的风格。在新的 DOE 店铺中,我想营造的是一种都市街头与店铺相互融合的感觉,结合上太平湖公园的风景,所以我做了一整面可以打开的移门,这样你坐在阶梯上喝咖啡就有一种坐在路边的感觉。还有一些地砖、老砖墙、咖啡 Bar 部分等有一些上海老房子的感觉在里面。虽然我们现在在一个室内的空间里,但是还是会让你深深感受到,地道上海街头的感觉。

「 中国人喜欢新的东西,或者具有鲜明标志性的东西 」

N:在中国做建筑设计跟在日本有什么不同?

青:建筑和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社会的需求就是建筑师工作。日本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平稳期,城市也不会有巨大的发展,新建筑的建设也越来越慢。中国人喜欢新的东西,或者具有鲜明标志性的东西,这一点就跟日本不同。所以,我自己的想法在这里也可以充分实现。

N:为什么会长时间留在中国工作?

青:中国的发展速度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城市需要建设改造,新的东西也层出不穷。在中国有很多不同的机会,建筑也好、空间也好,社会变化的速度非常快,作为建筑师的工作挑战也非常多,所以我在这里工作也非常的高兴。

N:之前对于中国老房子的改造是不是非常困难的挑战?

青:老房子的改造一定比新建筑的空间设计要难,但是改造也就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对自己的房子都有一份感情在里面,改造设计要将这一份情感依旧保留,带给每一个居住者,这是非常重要的。

「 住房面积虽然可能不大,但生活依然能丰富多样 」

N:在中国住公寓的人比较多,格局都比较统一,你有什么设计建议可以给我们刚刚置业的年轻人?

青:现在中国大城市的房价也非常的贵,刚刚置业的年轻人可能拥有的都是面积比较小的房子,在深圳甚至还有 6 平米的房子。年轻人压力很大,空间很小,这可能是中国社会的特点。我觉得虽然住房可能不大,但是生活依然可以很多样、很丰富。除了上班下班,一个人居住的年轻白领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一些公共空间里面,这就是一种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住房大小已经关系不大了。
N:建筑设计和服装设计有什么共通之处吗?

青:我暂时还没有涉猎到服装设计,我从事建筑设计、家居设计、产品设计。我觉得建筑和服装设计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是为人来服务的。服装有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保护人类,建筑也是一样的。如果我来做服装设计的话也会通过建筑设计的思维来执行。

N:你日常的穿衣风格是怎样的?

青:我的穿衣风格可能并没有什么风格,相比较 DOE 的产品,我的穿着已经老气了。但是街头风格本身对我来说是很有趣,很有吸引力的。就像 DOE 所引领的潮流生活方式是我喜欢的。

 

最后再啰嗦两句吧,在下最近也正值毕业,在北京找房子的过程中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在这个城市中生活的无奈,相信以后也会体验到更多压力。2-3 或 3-5 人合租一整套,高昂的房租和不及寝室大小的房间,相信不少人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过这个现实的境况。

青山周平曾做过一个 “400 个盒子的社区城市” 的未来共享社区项目,这个社区由一个个 “盒子” 组成,有些 “盒子” 专供睡觉,具有私密性;另一些带有厨房、书房、卫生间等功能的 “盒子” 则具有共享功能被放在公共空间里。“盒子” 下面装有轮子,可以根据需要移动调换位置。

(以上图片来源:baidu)

尽管 “400 盒子的社区城市” 还停留在模型阶段,但我已经对这个项目充满期待。假若真有一天能够落实,我一定会冲过去想要入住吧。

青山周平曾在自己微博写过这样一句话:“人本过客无来处,处处无家处处家”

配图很有意思:一个人躺在马路上

(图片来源:青山周平@weibo)

现在年轻人居住的面积越来越小,传统观念里 “一家人生活在一个大房子里” 的状态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高涨不停的房价促使着一些新思想和新事物的产生。例如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以及有些地方已经出现的共享社区。未来的家到底是怎么样?也许共享生活模式才是未来的趋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