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RETV - Mar 21, 2019 by MEL.

Skullcandy 是怎么和滑雪扯上关系的?

和小老虎一起探索 Skullcandy 美国总部。

想象一个画面:十几年前,你穿着全套滑雪服、用 MP3 听着歌、戴着手套、套着头盔、踩着滑雪板、坐着缆车准备上山滑雪,突然手机接到一通重要电话,你不得不摘下手套,把插在 MP3 上的耳机拔下来,再插到手机上来接听电话,是不是很麻烦?你的心里会想着,如果这时候能有一个线控的耳机直接在手机上听歌该有多方便?

这就是 Skullcandy 诞生的故事。

当时坐在缆车上的,正是 Skullcandy 的创始人 Rick Alden。虽然放到现在,这种操作好像很简单,但是在 2003 年,科技水平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先进。在经历了这一过程之后,这个想法在他脑子里面深深扎根,所以结束之后,Alden 决定回到自家车库里,做出一款适合滑雪这样极限运动场景使用的耳机。

不过这样的故事太基础了,大家去哪里都能看到。为了能以不同的方式重新解读这个耳机品牌,我们 NOWRE 一行人,和说唱歌手小老虎一起,前往美国犹他州帕克城的 Skullcandy 总部,深入探访。当然,文字这种阅读方式对于体验的呈现是有限的,我们推荐大家先观看最上方的视频,让小老虎带着大家溜一圈,然后再通过下方的文章,仔细地了解 Skullcandy 和滑雪之间的故事。

 

Skullcandy 和滑雪的姻缘

Skullcandy 和滑雪之间的姻缘可不只是说说而已。除了创始人 Rick Alden 是个超级滑雪爱好者(创办 Skullcandy 之前的两份工作都和滑雪有关)之外,在整趟帕克城的参观过程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滑雪氛围。

冬运会举办场地至今都对外开放滑雪(图片来源:Wikipedia)

其实说起来,帕克城(Park City)这个名字,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在出发前查询了一番资料,我才知道,这整个城,就是一个滑雪镇。除了有超多滑雪线路之外,这里还是 2002 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地点,犹他奥林匹克公园至今都还开放对外营业,人们可以在那边滑雪、玩一些雪上项目等等。

当你来到帕克城之后,就会发现,在这个全部被冰雪覆盖的城市里,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滑雪,到处都是卖滑雪器具的店、到处都是车顶放着滑雪板的车、你身边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人,在滑雪场上可能是个高手…

Dylan Ferguson 获得冠军的一跳,感受一下(图片来源:YouTube)

当我在和来自 Skullcandy 的朋友们一起吃饭的时候,坐在我对面来自市场部的员工 Dylan 不经意间透露了自己曾经是双板花式跳台比赛冠军选手,然后拿出了视频给我们看,这种 “高手在民间” 的感觉真的太奇妙了… 而这样的人,在 Skullcandy 里很多,因为几乎所有人在工作之余,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滑雪。

办公室里摆有各种各样的滑雪板

在他们的总部里,还摆了很多滑雪板,有员工自己用的、也有滑雪大神来到这里留下作为纪念的。你可能会问如果夏天雪没了怎么办?他们还有一车库的山地车,天热了就骑车登山,只有想不到,没有玩不了的。

令人羡慕的办公环境…

除了滑雪之外,Skullcandy 也和其它运动建立起了联系,比如说滑板、篮球、冲浪等等,在帕克城的总部中,就有滑板池、篮球场这样的设施让员工随时可以感受到品牌的核心价值:运动。在这样的理念下,你可以在上班之前去滑一趟粉雪、灵感枯竭的时候在滑板池里玩会、甚至是早点下班出去跑步…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运动 DNA,Skullcandy 旗下的形象大使通常都是运动界的名人:NBA 球员 Kyrie Irving、职业滑手 Chris Joslin、职业单板运动员 Aaron Bittner(现在也成为了 Skullcandy 的一员)、职业冲浪员 Coco Ho 等等…

(图片来源:Skullcandy)

而极限运动和音乐之间的联系,除了这些故事,也在总部里面可以切实感受到。比如在总部一进门的位置,有一幅巨大的艺术作品,展示了冲浪女将 Coco Ho 在下潜时候的画面。

如果你再仔细一点观察,会发现这幅作品全部都是由耳塞构成,这种呈现方式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下子就让人 get 到其中想要表达的想法。

音乐、滑雪、滑板、冲浪,是品牌最核心的四大元素,也是 Skullcandy 与其他耳机品牌之间最大的不同,当这种极限运动的精神深入到骨子里的时候,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年轻人会选择 Skullcandy 了。

 

主攻年轻人市场的设计方向

在设计部,我们看到了很多很多 “纸”,包含有各个方面:消费者的兴趣爱好、产品的设计图纸、参考样本等等… 这些必要的信息构建起了一副耳机的诞生史。

让人感觉比较新鲜的是,设计部在设计之前,会构造一个巨大的矩阵,上图中左边的三角形代表亚文化的丰富性,右边三角形则代表受到亚文化影响的人数,然后将每个群体的特征归入进去,才能最终明确产品定位。

“关于设计部,我们最重要的是明确我们的用户是谁了,如果我们不知道,就会做出错误的产品。所以我们要先做很多调查,将他们分类、他们会做怎么样的运动… 一旦我们了解透彻了,才可以想象出一款产品应该长什么样。” —— Kyle,产品设计师

作为一个以极限运动爱好者为主要目标群体的耳机品牌,Skullcandy 的目标非常明确,了解喜欢滑板、滑雪这类运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颜色、造型、佩戴方式… 最终去拟定一个设计稿,交由能够将这些想法具象化的设计师来进行操作,由设计师进行草图的绘制,再交给做 3D 渲染图的同事制作模板。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观察年轻人,想要弄清楚什么样的产品才能融入他们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看了很多墙上这些杂志、海报。结果我们发现这些年轻人难以定义,比方说那些喜欢科技的,你专注于科技就可以;但是这些年轻人是 ‘特别的个体’,他们不想被定义,只想做自己。” —— Kyle,产品设计师

现在的年轻人选择十分多变,不会只盯着一种类型的产品就够了,所以如何应对年轻人善变的口味,也是 Skullcandy 考虑的重点。而在制作耳机前的这些步骤,正是与这些消费群体之间沟通的过程。

 

研发更适合极限运动的耳机

对于很多品牌来说,产品研发部门算是一个比较神秘的地方了,很少有消费者能够知道里面的具体操作会是什么样的。不过这次我们终于有机会进去一探究竟,可以了解一下制作一副耳机,需要怎样的过程了。Skullcandy 作为为滑雪这样极限运动而生的耳机,对于质量的要求自然会更加严格,毕竟没有人想因为滑雪摔了一跤,还得损失一副耳机吧。

首先,在设计图完成之后,需要使用 3D 打印机来制作模型,在同一个机器里面可以同时制作硬的外壳和软的耳垫。然后由测试员来测试佩戴是否舒适、尺寸是否吻合… 根据反馈,工程师再进行调整。通过不断地调试,最终获得一个比较合适的尺寸数据。“通过 3D 打印技术的支持,基本上 24 小时就能够完成一副耳机的模型,大大加快了研发的进度。” —— Jeff,VP/产品研发

让小老虎想坐进去的盐雾测试箱

随后耳机需要通过各种可靠性测试,比如说不断地拉扯,大概会进行八千次,来测试头带的耐久度,如果断了,说明质量还有问题;放进盐雾测试箱,连续地喷洒盐雾、然后烘干、再放进去、然后记录耳机到第几次会坏。一个合格的耳机需要经过 22 次循环,基本上一开始一些耳机连达到一半都很勉强;同时还将对耳机内部的单元进行碰撞测试,避免耳机摔落砸坏,测试员把单元放入碰撞测试机,全速运行 100 多个小时,来确定耳机不会因为摔落而损坏元件。

现在你就知道你手上的耳机,是经历了 “九九八十一难” 才最终到了你手上的了,且听且珍惜。

而我个人和小老虎最喜欢的就是上图这个 “360 度消音房”。位于整个总部最中间的位置,同时远离了人声比较嘈杂的地方,不会有外界的任何声音传入;“我们采用楔形玻璃纤维填充了墙壁以隔音,当声波传递到墙上的时候,会在这些楔形之间不断反弹,最终被吸收,达到完全消音的作用。这样当我们测试耳机的时候,就不会有什么其他的杂音、回声之类的来干扰了。” —— Jeff,VP/产品研发

当我们踏入这个房间的时候,整个耳朵都蒙住了,是一种特别奇妙的感受,所有在这个房间里发出的声音都有种消逝感,难以形容。如果你想体验这种感觉,可以通过最上方的视频,来感受一下。

为 “模拟耳朵”(就是大家平时在 ASMR 中看到的模拟器)戴上耳机之后,在外面的工程师就可以准确的看到有关耳机音频的所有数据,并对其进行调试,让声音的呈现达到最佳效果。每个品牌都有各自的声音曲线,低音、高音都有所不同,Skullcandy 也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具体是什么样的,我还得再听个一段时间才能告诉大家了。

Skullcandy 还支持消费者对耳机的外壳进行个性化定制,不管是什么样的图案,都可以往上加。比如说现场的展示有当地的音乐项目、滑雪选手的照片、Instagram 网红狗狗的图片、滑雪队的 Logo 等等。不过这项服务目前仅在北美地区提供,国内的朋友暂时还没有机会定制。

“我觉得这是个挺好的主意,把自己的回忆印在耳机上,当你听歌的时候,就在听你的回忆。” —— 小老虎

 

同时,Skullcandy 在今年还有一个营销大计划:为 12 个月推出 12 个色调,每个月推出相同色调的产品、打造相同色调的装置、邀请歌手和运动员来造势。而 3 月的颜色是橘色,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橘色的元素出现在 Skullcandy 总部,小老虎则是他们 3 月的歌手,他还在里面即兴来了段 Freestyle,感兴趣的朋友到时候可以在 Skullcandy 的官方微博查看。

 

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 Skullcandy 和极限运动之间的故事都有所了解了,下次滑雪、滑板应该戴什么样的耳机,不用多说了吧?

PHOTOGRAPHERMel 摄像师:KC、方小华
EDITOR方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