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RE 请你看时下京城最热门的个展。
现在很多人都愿意在周末或节假日到美术馆里看展览,只用花几十块或百元的价格就能欣赏到大师们的作品,这无疑是一种既能陶冶审美又能打发空闲时间的好方式。前段时间我就来到时下京城最热门的个展——“徐冰:思想与方法”,本来打算自己好好欣赏,但还未进馆我就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本次徐冰个展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UCCA) 举办,因为艺术家本人的强大影响力以及这是徐冰在北京地区最全面的回顾性个展, 所以能看见很多人慕名而来,售票处也排起长队。不过我发现部分人只进去一下便又出来,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觉得门票太贵,看都没看就决定放弃。可是我看了下票价,通票 100、双人 180,学生和老人优惠价只用 60。在我看来票价合情合理并不算高 (去年 “KAWS:始于终点” 的原价票也要 150 呢),100 块钱可以做什么?以在北京举例,100 块也就能看一场刚上映的新片;能跟朋友在星巴克简单地喝个咖啡吃个甜点;但也有可能连来回打车的路费都不够。 换个对比,我们现在随便买件衣服或买双鞋,大几百小一千就出去了。
“徐冰:思想与方法” 的票务信息
但这也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因为好奇我便拉来同事在 “徐冰:思想与方法” 展览现场做了个街访。究竟花 100 块看一场艺术展值吗?各位观众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 中国人普遍的心态就是实用才值得我付出 」
的确,对于一些还在上学的观众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 100 块的门票有些小贵,但看完以后也觉得 “物有所值”。尽管不了解艺术,但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和周围的氛围很容易能受到感染,进一步了解作品后也有所收获。而对于那些一听到票价扭头就走的人来说,可能他们只是想来 798 这个 “景区” 逛一逛,并没打算为此花太多钱。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花 100 块看一场这样的展览非常划算。汇集大家的观点,首先这是一个消费观念的问题,每个人都会给不同的东西标上不同的价码,可能一些人心中房子、车子就值得某个价格,但展览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无形的东西。中国人普遍的心态就是 “实用才值得我付出”,艺术对现在的中国人来说不实用,哪怕票价定 50 块、30 块,他们依然会觉得不亲民。但这也没什么对错,传统价值体系如此,更何况有些人的确对艺术不感兴趣。
再者,目的不同,消费心理也不一样。如果你只是想拍拍照发朋友圈,那你也许只能接受它免费。如果你把它当作投资文化体验,抱着学习的心态,那么付费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另一方面这也能体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国外尤其是大城市,看展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其实一个社会的高度有多高,你从它艺术的成就上就能看出来。但如果艺术家们没有收入、没有经济上的支持就可能没法达到这种高度。
对于主办单位来说,门票价格的背后其实涵盖了场地、布展、安保、解说等等各种人力物力的前期投入。通过门票或者衍生品收回一些成本才能更好地准备展览,这也是对观众以及艺术家和作品的尊重。但一场艺术展究竟 “值不值”,其实最主要还是看作品 “配不配”。还是拿 “徐冰:思想与方法” 举例,作为在国际舞台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徐冰以其艺术实践深入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书写。 而这次展览梳理了徐冰自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至今 40 余年的创作历程,囊括艺术家不同形式的 60 余件作品。我相信就算门票定价 200 元,真正想看的人依旧会欣然接受。
潮流或时尚绝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的衣服、裤子、波鞋,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而艺术便是其中之一。与潮流关系紧密的各位国外艺术家大家都很熟悉,但实际上许多蜚声国际的中国艺术家更值得我们自己人去了解。所以这次我们也打算与 UCCA 联手送出福利,为 NOWRE 的粉丝提供 10 张价值 100 元的 “徐冰:思想与方法” 展览门票以及三套限量商品。究竟值不值还等你们来亲自验证,而且还是免费的形式。具体的参与方式请看文末,但接下来各位可以先通过我的介绍对徐冰以及本次展览的作品有个大致的了解:
看徐冰的展览,你不用劳神费脑
“徐冰:思想与方法” 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UCCA 官方)
作为艺术家,徐冰拥有许多响当当的 title。他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副院长;1990 年时就曾接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邀请,做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他更是第一位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的华人得主。毫不夸张地说,很多人是因为徐冰才开始了解当代艺术 。
艺术家徐冰
(图片来源:UCCA 官方)
这些 title 也许并不生动,但你最应该知道的是,徐冰曾花四年时间创作了 4,000 多个 “伪汉字”,这件作品叫做《天书》,也被誉为是 “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定义之作”。 就如它的名字,《天书》是一本谁都读不懂的书,包括徐冰本人。艺术家以明代宋体字手工刻版,看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些字非常熟悉,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读。据说之前有位商务印书馆的老先生看完很是恼火,因为他一个字也不认得。
《天书》全称为《析世鉴–天书》,图为《析世鉴–天书》版画局部
(图片来源:雅昌艺术网)
《天书》
“徐冰:思想与方法”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UCCA 官方)
看的时候估计各位也会一脸懵,但换个角度想,《天书》酷的一点就在于:无论你是东方人西方人、无论你是学识渊博还是没接受过什么教育,在《天书》面前都是一样的。
《天书》局部
“徐冰:思想与方法”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UCCA 官方)
与 “谁都看不懂” 的《天书》相对,徐冰也做了本 “说任何语言的人都能读懂” 的《地书》。现代人在网络上聊天已经几乎离不开符号和表情了,《地书》就是由图像符号组成,顺应了人们的 “读图” 趋势。大家都吃过口香糖,包装纸上的三个图标其实就描述了 “请将用过的胶状物扔在垃圾桶中”。发现这点的徐冰当时就想到只用标识既然可以说明一个简单的事情,那也可以讲一个长篇的故事出来。
《地书》“徐冰:思想与方法”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UCCA 官方)
之后徐冰便开始收集、整理世界各地的标识,由这成千上万个标识组成的《地书》不用翻译,任何国家和背景的人都能读懂。就比如下图的内容,我大致解读一下就是:“今早起床,想去 798 看徐冰的展览…15 号线转 14 号线,再骑一会共享单车便来到了 UCCA。进馆买了门票开始看展,好喜欢其中的《英文方块字书法》…看展也不能忘了拍照发朋友圈”。
徐冰为这次 “徐冰:思想与方法” 展览创作的《地书》作品
(图片来源:UCCA 官方)
除了《天书》和《地书》,徐冰还创造了一种可以阅读的 “真文字”,它叫做 “英文方块字”,看起来像是中文,实际上是英文的书写形式。简单的说,就是将英文单词中的每一个字母都变体为汉字结构中的元素,用中文的形式书写英文。就连澳大利亚教育部都曾希望将 “英文方块字” 放入澳大利亚新设定的 “智商测定系统”(IQ)中。
“英文方块字”
图中能看到 26 个字母对照的写法
比如这次的展览海报,正中间的两个文字你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的顺序看的话,写的正是拼音的 “XU BING”。另外还有美术馆入口处的《艺术为人民》这件作品,也是用 “英文方块字” 书写的 “Art for the people”。
“徐冰:思想与方法” 展览海报
(图片来源:UCCA 官方)
《艺术为人民》
“徐冰:思想与方法”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UCCA 官方)
另外徐冰还将 “英文方块字” 以书法教室的形式呈现,在展览现场的《英文方块字书法》中,每个人都可以用毛笔蘸水在米字格上练习,桌上还有图引。一撇一捺间,你能体验到中文与英文这两种看似毫无关联的文字之间奇妙的融合。
《英文方块字书法》“徐冰:思想与方法”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UCCA 官方)
看到这大家应该能发现,徐冰非常擅长创作 “文字” 属性的作品。没错,再比如下面这件《A, B, C…》,整件作品由 36 个陶制印刷字模组成,它其实是用一些汉字以 “音译” 的方法诠释 26 个英文字母。
《A, B, C…》
这也很好理解,小时候在我们刚学英语的时候,很多人都用拼音或者发音相近的汉字去记忆英文单词的发音。我拿下面个别几个字模举例,“哀” 便代表 “A”、“彼” 即为 “B”、“西” 则是 “C”,其余的同理。
《A, B, C…》局部
当然徐冰的创作绝不仅限于文字题材,像《烟草计划》就是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作品。比如刚到这片展区,就能看到地上有一张由无数只香烟插成的巨大的虎皮地毯 (你甚至还能闻到烟草的味道)。这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抽烟一种不抽烟。徐冰以香烟为契机,引出了种种文化和历史的回忆,整个计划其实也是在探讨人与烟草之间的复杂关系。
《烟草计划》局部
“徐冰:思想与方法”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UCCA 官方)
我偷偷仔细看了下,都是 “牡丹” 牌的香烟
刚才就提到了,整个回顾展囊括 60 余件精彩作品,而我仅是举出了几例,剩下的还是等各位自己到现场亲自感受吧。总之,即便是不了解徐冰的普通观众看下来也不用劳神费脑。尽管有些观众觉得 “看不懂”,但实际上徐冰的作品非常 “友善”;更何况看展览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 “看懂”,而是应该遇见 “惊喜”。徐冰的作品就是这样的惊喜,整场看下来总会有那么几件让你觉得有趣和巧思。
至于说怎样才能 get 本次的福利呢?只需要关注 NOWRE 官方微博,并且转发本篇文章便有机会获得 “徐冰:思想与方法” 展览门票以及展览限量艺术商品。其中的三份限量艺术商品也是来自尤伦斯艺术商店 (UCCASTORE) 与东方生活家居品牌哲品联手推出的 “地书旅行手账”,每份手帐我们还将额外送出两套 “地书” 主题贴纸,组合下来你也可以在手帐上 DIY 属于自己的 “地书”。幸运粉丝名单将于本周六通过 NOWRE 微博平台公布,祝各位观展愉快咯。
“徐冰:思想与方法” 展览信息
日期:2018.7.21—2018.10.18
地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 4 号 798 艺术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