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黑白双色 Cassette 手袋、绿色品牌 Logo 加持,显而易见的 BOTTEGA VENETA 品牌符号,此类极简视觉是 BOTTEGA VENETA 惯用的广告手法,唯一不同且值得细说的是左上角那句「When your own initials are enough」的标语。

BOTTEGA VENETA Cassette Campaign| Via BOTTEGA VENETA

根据 Factory(Andy Warhol 工作室)的传闻,这句标语出自波普艺术家 Andy Warhol 口中,而在 44 年后的此刻,BOTTEGA VENETA 决定凭借最新的 Cassette 手袋广告重振此口号,传承品牌对精湛工艺的承诺。

Andy Warhol 为 BV 制作的广告 | Via INTERVIEW

故事还要回到上世纪 70 年代后期,当时 Laura Moltedo 从前夫兼 BOTTEGA VENETA 创始人 Michele Taddei 手中接收品牌钥匙,成为新晋的品牌创意总监,而后专注于复杂编织的皮革制品并决定进军美国市场。此时由 Warhol 于美国创办的《Interview》杂志因大量演艺界名人「捧场」而受到人们喜爱,其前卫风格与 BOTTEGA VENETA 定位相得益彰,后者决定在 1978 年《Interview》杂志 12 月刊中发布 2 页广告,并由 Warhol 亲自监督,而「When your own initials are enough」也就这样衍生而来。

《The Portrait of Yves Saint Laurent  | Via Andy Warhol

通俗文化与艺术的结合造就波普艺术的出现,这种艺术流派不仅改变大众对艺术高门槛的认知,也让时尚界得到不少启发和灵感。而 Warhol 作为其代表人物,曾活跃在 50-80 年代艺术和时尚的中心位置,游走于政界名人、娱乐明星的社交圈中,因此除了 BOTTEGA VENETA 之外,Warhol 也与 Yves Saint Laurent、CHANEL 等品牌交好,实现艺术和时尚的跨界联名。

Andy Warhol | Via Getty Image

将 Warhol 视为「伟大的艺术家」,这个评价相信大家没什么争议。毕竟这位艺术家精通于绘画、雕塑、插画、影像等几种艺术形式,以及比较少讨论的时尚领域。事实上,时尚是一个既影响 Warhol,又受 Warhol 影响的场景,两者相辅相成,从上世纪开始,到现在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于时尚领域的造诣


Warhol 为 Halston 设计广告 | Via Andy Warhol

早在「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之前,Warhol 就表现了对商业和时尚交汇的兴趣。上世纪 50 年代在卡内基理工学院主修图案设计时,Warhol 前往美国匹兹堡中心的 Joseph Horne 百货公司工作,为人体模特穿衣服和担任橱窗设计;毕业后又与同学(兼现代主义画家) Philip Pearlstein 搬到纽约,为包括《VOGUE》、《Harper’s Bazaar》、《The New Yorker》等多家杂志担任插画师。

Via Andy Warhol

又是纽约这样商业艺术突破性创造力的发源地,特别是麦迪逊大道作为世界的广告和编辑中心,在当时简直是插画家谋生的理想场所;又是为《VOGUE》这类时尚杂志输出视觉创意,Warhol 当时直奔问题核心的性格作风,在 Philip Pearlstein 看来却是预料之中。后者提及 Warhol 曾深入研究商店出售的时尚杂志,并将其视为一种影响力,同时他曾回忆与 Warhol 一起搬到纽约后找工作的情形:「Andy 马上就可以就业了。他直奔问题的核心 —— 只对插图感兴趣,会很快地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Via Andy Warhol

Warhol 为 百货公司 Bonwit Teller 工作 |Via REVOLVER

值得一提的是,Warhol 此时的插画笔触大多随意轻松,他很少用正常的比例刻画物体对象,随意放大和缩小的插画视觉在当时被人们形容为「异想天开」。其中以印迹线技术打造的斑点状墨水和饱和的色彩为后来的著名丝网印刷埋下伏笔。此时 Warhol 正混迹于奢侈鞋履品牌 I.Miller、百货公司 Bonwit Teller 等几家时尚品牌或公司中,以商业艺术家的头衔在此领域取得不错的口碑。就连《Harper’s Bazaar》杂志的时尚编辑 Diana Vreeland 也称 Warhol 为「Andy Paperbag」,只因这位艺术家会把他的插画放在纸袋里,往返纽约办公室。

金汤宝罐头 | Via Andy Warhol

Via Andy Warhol

Warhol 为地下丝绒乐队设计的专辑封面 | Via Andy Warhol

而在下一个十年 —— 60 年代开始 Warhol 的职业出现转折点。彼时这位艺术家聚焦于「美国文化」,比如大家熟知的金汤宝罐头、可口可乐,为玛丽莲梦露、猫王等名人制作的丝网印刷,都为他带来名望、金钱和成就。随后还有他创建的「Factory」工作室,打造的电影、为摇滚乐队设计的封面等等,都能看到 Warhol 不断开拓多种可能的艺术魅力。

Souper 裙子 | Via 《SEVENTEEN

其中包括那条象征着从艺术跨向时尚领域的 Souper 裙子,将丝网印刷技术和曾经的得意之作 —— 金汤宝罐头结合在一起,廉价的纸制连衣裙只提供给上流社会出席画廊开幕时穿着。而当 Warhol 正为自己的营销手法洋洋得意时,很快金汤宝公司开发了一系列 Souper 裙子,任何人在两个金汤宝罐头标签的基础上,多加 1 美元就可轻松入手。(目前这件连衣裙的价格从 5,500 美元到 25,000 美元不等)

Ads Portfolio | Via REVOLVER

而后在 Warhol 去世的前两年 —— 1985 年,Warhol 制作了 Ads Portfolio,即收录了他从 50 年代开始制作的广告插画:Apple、CHANEL 品牌;Paramount 影视公司、由 James Dean 主演的《无因的反叛》电影的日本海报等等,并将它们转换成丝网印刷版本,带有 Warhol 铅笔签名和编号,模糊了商业视觉和艺术之间的界限。

《Interview》杂志封面 | Via INTERVIEW

以上比较多的是从 Warhol 绘画、插画方面叙述他对时尚领域的兴趣与贡献,其实回顾 Warhol 的艺术生涯,其与时尚的直接关联无法用只言片语去诉说,比如他曾与 Yves Saint Laurent、Halston 等时尚设计师交好,常年出入 Studio 54 俱乐部;比如 Warhol 在鼎盛时期创办的《Interview》,这本杂志被视为「流行水晶球」,几乎定义了曼哈顿时代,齐聚当时的前卫巨星和社交名流,更多地关注时尚,并成为摄影师、艺术总监和造型师的展示舞台。

Tom Ford 曾在 2016 春夏男装系列致敬 Warhol | Via VOGUE

就连 Warhol 那头银灰色假发、透明框架眼镜、牛仔裤、条纹衫的标配打扮也被视为「经典形象」。毋庸置疑,Warhol 在当时开创新局面的影响力甚至延续至今,比如他的「未来每个人都会出名 15 分钟」语录,就精准预言了当下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同时当时以艺术家 Jackson Pollock 的抽象表现主义延续「抽象画」的风格,而后才有 Warhol 等波普艺术家公然对抗这种风格,转而将关注点放在探讨流行文化和消费主义的波普艺术中,在不断受到主流群体关注热度的加持下,逐渐成为时尚品牌的灵感之一。



于时尚领域的影响


来自 VEERSACE 的致敬 | Via Twitter

如果要在座各位列举曾与 Warhol 合作,或取自 Warhol 灵感的时尚品牌,相信大家能在短时间内列举五个以上。的确,小至快时尚品牌优衣库 UT 系列每季定番、街头品牌 Vans,大到奢侈品牌 VERSACE、PRADA 等等,都曾以服饰、鞋履致敬 Warhol。

 Moschino 2014 秋冬女装系列 | Via VOGUE

比如 Jeremy Scott 为 Moschino 设计的 2014 秋冬女装系列,从麦当劳、海绵宝宝、M&M 等流行文化中汲取灵感,注入各式剪裁成衣当中,营造一种诙谐氛围。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高级研究员 Alistair O’Neill 曾评论此季:「Jeremy Scott 为 Moschino 设计的作品在我们这个数字时尚时代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它采用的图案。芭比娃娃、麦当劳和 M&M 巧克力豆是流行文化的视觉标志,具有很高的视觉冲击力;这些标志和图案的使用很容易从 Warhol 40 多年前的实验中得知。」

Calvin Klein 2018 春夏系列 | Via VOGUE

Via CALVIN KLEIN

值得一提的还有 Raf Simons 对 Warhol 的痴情,前后曾在 DIOR、Jil Sander 等时尚品牌中展示自己对艺术家作品的敏锐呈现,比较近期的是 Raf 在 Calvin Klein 时期曾两次「拉拢」Warhol,以致敬与合作方式巧妙地再现 Warhol 的作品。之所以这样做并不单纯出于对艺术家的喜爱之情,Raf 曾说道「我喜欢将美国主要品牌与美国主要艺术家联系起来的想法,他们的作品讲述了与 Calvin Klein 非常相关的事情…Andy Warhol 站在当代环境的中心,在他的方式、视野、他对巨星和名人的痴迷、对商业产品的感觉上,他非常民主,(同时)Calvin Klein 也非常民主。」

村上隆 x LOUIS VUITTON | Via Sotheby’s

同时也正是 Warhol 在艺术和时尚领域中享誉盛名的例子,让后世的波普艺术家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乘凉。像如今比较火热的村上隆、Jeff Koons 等波普艺术家能在这两个领域中相互成就,以流行文化、描绘日常物品的作品受到潮流/时尚品牌的合作邀约,摇身一变成为身价最高的商业艺术家之一。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看到 Warhol 的名字、图像、作品出现在各大品牌的产品当中,其传播范围之广与频繁,也只不过限于他最为知名的作品 —— 金汤宝罐头、花卉、为名人拍摄的宝丽来、丝网印刷等等。可像艺术家曾经在作品中探讨的 LGBTQ+、社会疏离、死亡的作品我们却甚少接触到,原因无非是此类被视为「负能量」的作品始终无法登上「大雅之堂」,因此被扼杀了传播的可能性。

Warhol 曾宣称自己是消费主义的肤浅爱好者,但隐约又透露几分嘲讽之意,无形中其创作的艺术演变成文化符号,慢慢地就连他的名字也成为一种商品「仪式」。面对越来越多热衷与 Warhol 进行连结的商品,究竟是对这位传奇艺术家的赞誉,还是夹杂着资本主义的把戏?或许永远无法下一个准确的定论,而你们对此又有怎样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