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到吗?从 1921 年到现在,约有 22,705 首歌出现「GUCCI」一词,除品牌词义之外,它还被延伸到其他词性中,歌手 Lenny Kravitz 曾以 「Very Gucci」一词描述他的房间非常时尚,「Feel like Gucci」的歌词传达出某种很酷、很棒的意思。而亚特兰大说唱歌手 Radric Davis 甚至采用「Gucci Mane」作为自己的艺名…

《Gucci Gang》—— Lil Pump | Via SoundCloud

GUCCI 词义之所以能得到拓展,除了侧面印证百年老牌 GUCCI 的巅峰地位之外,其实也与歌曲的流传度有着密切关系。在这 22,705 首歌中,其中不乏 Kanye West、Tyler,the creator、Lil Pump 等如今大家熟知的当代说唱歌手与 GUCCI 产生了连结,尽管这种风潮从 80 年代开始兴起,但不代表 GUCCI 这个品牌就是说唱歌手的「专属词汇」了。像是摇滚乐、Disco 等曲风,也有不少作品曾以「Gucci」一词夸赞他人的好品味。

Via Musixmatch

这样看来,GUCCI 与音乐从上世纪开始就有着悠久的联系。其实对这个品牌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GUCCI 一直热衷于在不同时代的文化中代入自己的角色。「除时尚之外,(音乐)作为唯一的媒介对瞬息万变的时代更具反应性、并标志着新颖的、当代的、即时的。」这种时尚与音乐媒介相辅相成的「现象」,在如今掌舵 GUCCI 的创意总监 Alessandro Michele 看来更加明显。

GUCCI 100 | Via GUCCI

恰逢 GUCCI 百年诞辰,Alessandro Michele 早前便策划了一个特别系列 Campaign 纪念这个里程碑时刻 – GUCCI 100。分别以六首不同时代的经典音乐作品将 Jazz、Psychedelic、Japanese Punk Rock、Afrobeat、Disco 和 Hip-Hop 音乐风格及其背景文化转换为视觉符号,融入 GUCCI 的设计语言当中,融汇音乐、人物造型、妆发以及舞台场景贯穿打造这次的 GUCCI 100 企划。此番趁着这个机会,我们也以这六首歌为出发点,给大家说说这几种音乐风格及其背后的一些文化故事。



1930s – Jazz
《I’ll Chase The Blues Away》—— Chick Webb And His Orchestra with Ella Fitzgerald

GUCCI 100 | Via Joshua Woods

1920 年 — 30 年中期,时值纽约哈林区文艺复兴时期,这里充斥着许多非裔美国人参与并推动创作,其中包括年仅 15 岁的 Chick Webb ——这位享誉盛名并影响后世的爵士鼓手。尽管婴儿时期从台阶摔落而让他身体一直遭受痛苦,但坚韧的 Chick Webb 还是凭借华丽的击鼓技巧在哈林区站稳脚步,建立自己的乐队并在「Savoy 宴会厅」与 Benny Goodman、Count Basie 等知名乐手一起参与「音乐之战」。

Chick Webb (左)& Ella Fitzgeral (右)| Via Robert Greenberg

Chick Webb 对低音鼓和钹的出色控制赋予了乐队特色,以及在其他乐手的合奏之下,生动的节奏穿梭在舞动的人群当中。随后,当时还是年轻歌手的 Ella Fitzgerald (20 世纪最重要的爵士歌手之一)就受 Chick Webb 之邀入驻乐队演出,以曼妙的歌声演唱《A-Tisket A-Tasket》、《You Showed Me the Way》等热曲赢得演出现场观众的欢呼与掌声,其后这些音乐的意义甚至上升为「定义爵士音乐风格」的标准。

Via MONI OMOTOSO

GUCCI 以 Chick Webb 和 Ella Fitzgerald 的合作歌曲《I’ll Chase The Blues Away》作为那个时期的 Jazz 音乐风格代表,植根于蓝调和 Ragtime 的曲风,以一种即兴创作的方式为音乐增添了自发性和活力,同时也反映出爵士音乐家的风格与个性。自爵士时代以来,这种音乐如海绵般吸收了不同文化的音乐风格,对摇滚、嘻哈等后世诸多音乐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Via Swing Toronto & Fjackets

因此在这个咆哮的 20 – 30 年代 —— 爵士时代正值战后经济的蓬勃时期,美国享乐精神造就装饰主义的兴起,使一切都「复杂」 起来,除了流行以印花与色彩打造极繁的空间设计之外,男士们严谨且精致的三件套在面料和版型上也极为讲究,光是礼帽就划分出 Derby、Homburg、Fedora 等几种款式。而 Flappers(飞来波)女郎们则以轻佻姿态打破世俗规范,浮夸的头饰衬托利落的短发,她们抛弃了旧有的紧身胸衣,身穿着流苏、水钻连衣裙、天鹅绒披风等,随着摇曳的爵士乐在舞池中表达自己。

在电影《午夜巴黎》中,如果说奢华兼具文学、艺术气质的 20 年代是主角 Gil 的黄金年代,那接下来多种曲风涉及到的 70 年代则是大多数人的「黄金十年」。



1960s – Psychedelic

《You’re Gonna Miss Me》—— The 13th Floor Elevators


GUCCI 100 | Via Joshua Woods

上世纪 20 年代的创作思潮在享乐的大环境下得到爆发,60 年代 — 70 年代却与之相反。在二战结束后,面对着美苏冷战,越南战争的政治环境,年轻人以「反主流文化」为目的,高举「爱与和平」旗帜游走在 Woodstock 音乐节中。性自由、女权主义的崛起,都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借口」,依靠药物进行精神上的发泄与释放。

《The Psychedelic Sounds of:The 13th Floor Elevators》专辑视觉 | Via John Cleveland

迷幻世界带来了极丰富的「视听盛宴」,在 GUCCI 100 企划的音乐列表中,The 13th Floor Elevators 就是一支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摇滚乐队,其专辑《The Psychedelic Sounds of:The 13th Floor Elevators》以硬摇滚、车库摇滚、民谣和蓝调的元素为特色,首次使用了「Psychedelic」(迷幻)一词指代专辑中的摇滚音乐。

1969 年 Woodstock 音乐节 | Via Bill Eppridge / 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 

《Axis: Bold as Love—— Jimi Hendrix | Via billboard

《Aoxomoxoa》 —— Grateful Dead| Via billboard

从 1967 年的美国社运 Summer of Love 到 Woodstock 音乐节,从音乐人 Jimi Hendrix 到乐队 Grateful Dead,失真的电子吉他、西塔琴、塔布拉琴等印度音乐元素,加上合成器扭曲的声波或旋律的层叠回响,超现实或受文学启发的迷幻摇滚环绕在嬉皮士耳边。这种「眩晕感」延续到音乐封面中,受欧普艺术、波普艺术、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带有拼接视觉,强烈的漩涡、扭曲感真实反映人们进入迷幻世界后的「视觉体验」。

Via Tumblr

嬉皮士在迷幻文化中占主导地位,除了扎染元素覆盖在服饰、袋子、毯子等日常物品中,自由奔放的波西米亚风格也是嬉皮士们的穿着风格之一。他们仿照游牧吉普赛人,专注于宽松的剪裁、手工刺绣和中世纪风格的设计,包括民族服饰、刺绣、流苏元素或喇叭型轮廓,打造与过去背道而驰的狂野且浪漫的风格。



1960s,1970s – Afrobeat

《Zombie》—— Fela Kuti & Afrika 70


GUCCI 100 | Via Joshua Woods

1960 年伊始,受英国殖民的尼日利亚终于迎来独立日,但好景不长,之后的一系列政变让尼日利亚人民生活在动荡的环境当中,他们正需要新的能量进行自我解救。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有着自由独立、黑人运动意味的 Afrobeat 音乐应运而生,由尼日利亚多乐器演奏家和乐队领队的 Fela Kuti 领导并推广,为当时处于不安的人民提供不拘一格的听觉审美。

《Zombie》—— Fela Kuti & Afrika 70| Via bamdcamp

Afrobeat 起源于尼日利亚的 Yoruba 音乐打击乐和传统声乐、西非加纳的 Highlife 音乐民间节奏,以及受到爵士和放克等时期即兴创作的影响,将大型打击乐、铜管乐与和声部分为该音乐流派带来秩序感和方向感,对后世 Brian Eno、David Byrne 等音乐人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当代制作人将 Afrobeat 融合其他音乐风格演变成更多样的 Afrobeats/Afropop 流派。

Fela Kuti | Via David Corio

Via Instagram @felakutiofficial

70 年代,Fela Kuti 从美国回到尼日利亚后,他将乐队改名为「Afrika 70」,创作的 Afrobeat 歌曲多与社会、政治评判有关,在当时的青年中颇受欢迎,其中包括 GUCCI 100 歌单中的《Zombie》一曲。与此同时,Fela Kuti 随性且率真的衣着风格在尼日利亚也引起一阵热潮,时而赤身在脖子上挂着大串的链子,时而穿着 Ankara 连体裤或整体色系饱和统一、带有印花的原始风格服饰。除却 Fela Kuti 本人对审美敏锐的触觉之外,带有浓厚的非洲风格服饰也是一种对「白人」社会秩序的忽视与挑衅。



1970s – Disco

I Love The Nightlife (Disco ‘Round)》—— Alicia Bridges


GUCCI 100 | Via Joshua Woods

同样在 70 年代成为主流文化的,还有被视为连结前后十年的音乐风格 – Disco。60 年代末,狂乱的嬉皮士最终导致政府采取了扼杀 Woodstock 音乐节的举动,年轻人们只好寻找另一种方式来发泄他们无处释放的精力,于是 Disco 这种带有舞曲性质的音乐风格便出现了。

Via David Redfern

《I Love the Nightlife》作为 GUCCI 100 中的 Disco 代表曲,起初这首歌只被视为 70 年代早期的 R&B 风格,其传唱者 Alicia Bridges 主要是 R&B、摇滚、蓝调风格的歌手,直到制作人 Bill Lowery 敏锐地发现它的 Disco 潜力,随后才有红遍俱乐部的 Disco 版《I Love the Nightlife》。Disco 音乐在节奏上混合了爵士乐、摇滚乐以及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极具感染力的节拍让年轻男女忘我地沉浸在舞池当中,包括 David Bowie、Andy Warhol 等超级巨星在内,在 70 年代的传奇俱乐部 Studio 54 中都能经常看到他们的身影。

Via Vintage Dancer

Via Vintage — Retro

在俱乐部「蹦迪」,大家都想要在衣着上得到别人的关注。因此如糖果色般的丝质面料或涤纶面料在灯光的照射下,就显得格外高调与耀眼,也有一些人为了跳舞方便,换上喇叭裤或连体裤,搭配着厚底靴或高跟鞋。当然少不了性感剪裁的短裙、热裤等,诸如此类为 Disco 爱好者们提供了更夺目的造型风格,时至今日 Disco 的复古风格依然是万圣节和主题派对的热门装扮之一。



1980s – Japanese Punk

《Time Limit》—— The Nurse


GUCCI 100 | Via Joshua Woods

70 年代末,当纽约和伦敦仍掌握着朋克音乐的话语权时,世界的另一边——日本年轻人就已经开始「借鉴」这种曲风精神,以反叛心态批判当时的社会与政治危机,催生出当时蓬勃的日本地下摇滚场景。继 OXZ 成为第一个挑战父权的全女子朋克乐队之后,The Nurse 也紧随其后,以 4 名女子的姿态组建乐队并活跃在地下场所。

The Nurse | Via Discogs

Via CVLT Nation

对比起日本占主流地位的 J-POP,朋克摇滚只能隐藏在某栋大厦的地下室演出,它起源于 60 年代的车库摇滚,同时与 70 年代的主流摇滚对抗,歌词大多取材于社会问题,打造一种硬核且快节奏的曲风。颠覆、Anarchy 主义的状态下,转而创造出一种 DIY 理论与方式,打破原有的摇滚解构形式。

因此朋克服饰不再注重「美」这种形式,更倾向以衣物、日常用品表达隐喻性,像锁或链子谴责人类的异化,刀片或其他锋利的物体代表虚无主义。尽管朋克服饰显得挑衅与咄咄逼人,但以 Malcolm McLaren、Vivienne Westwood 以及 Sex Pistols 为首的英国朋克先驱,他们标新立异的风格反而逐渐蔓延全球,受到世界各地叛逆年轻人的青睐,并演变成对抗主流声音的一种青年文化。

X-Japan | Via Spinditty

随后,80 年代的日本摇滚场景还受到了 Glam Rock 的影响,开始以夸张、华丽的装扮示人,创造一种名为「视觉系」的风格造型。该词起源于 X Japan 的口号「视觉冲击的心理暴力犯罪」,由 X Japan、Color、Bick-Tick 等乐队引入,大多以浮夸多样的妆发、戏剧性的服饰作为舞台表演的一部分,展现雌雄同体的视觉美学。在 GUCCI 100 的企划里面,除了指代的音乐作品,更可以从演出乐队的妆发造型上印证这些日本摇滚场景独有的美学元素。


1990s – Hip-Hop

《It Was A Good Day》—— Ice Cube


Via Joshua Woods

来到最后一种音乐风格 —— Hip-Hop。最初 Hip-Hop 出现在 70 年代的纽约 Bronx 区的贫困社群中,直到 80 年代到 90 年代的演变过程中又不断融入了多种音乐风格,逐渐风靡全世界,成为当下主流的音乐风格之一。而 Hip-Hop 与 GUCCI 的关系,大概能用「相爱相杀」来解释。时尚作家 Calum Gordon 曾认为 GUCCI 在嘻哈音乐中流行的原因在于它的读法简单,「它(GUCCI)的两个音节比其他名称品牌更容易写进歌词。」再加上品牌的丰富性,双 G 标志与绿红条纹意味着财富与品味,显而易见的奢华感给予那个年代出身卑微的 Rapper 们一种安全感和社会地位象征。

Eric.B & Rakim 穿着 Dapper Dan 设计的运动夹克 | Via Drew Carolan

然而如果要追根溯源,GUCCI 与 Hip-Hop 音乐的连结还要归结于 Dapper Dan。80 年代,这位来自哈林区的设计师采用 GUCCI、LOUIS VUITTON 等奢侈品牌的面料拼接到服饰上,为歌手 Eric B 和 Rakim 设计带有金黄 GUCCI 字样的运动夹克。「我从未意识到它产生的影响,我只是想为我的社区服务。」Dapper Dan 当年看似「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行为,却为当下时尚融入街头的流行现象埋下了一颗种子。

GUCCI-Dapper Dan 系列 | Via GUCCI

直到 2018 年,Dapper Dan 这种曾经被品牌状告法院的「挪用手法」终于得到了「登堂入室」的证明。在 2018 年品牌便正式推出与 Dapper Dan 的官方合作。

自 80 年代起, GUCCI 与 Hip-Hop 音乐社群的捆绑似乎是越趋紧密的关系,而在 GUCCI 100 的企划中,也特别选取了 90 年代 Hip-Hop 代表歌手 Ice Cube 名曲《It Was A Good Day》作为 GUCCI 版本的演绎,也是相当典型的西岸说唱。在整个场景上,GUCCI 更还原了西岸匪帮说唱中最常见的 Lowrider Car,而篮球、DJ 也是黑人文化里最常见的一些场景,可以说是这六个音乐场景中还原度最高的一个了。

由于篇幅问题,每种音乐还有太多文化背景无法在这里逐一展开。相信对于很多熟悉的朋友来说,每当这些音乐响起时,回忆总会伴随着音乐而来,转换为视觉图像浮现在大家的脑海当中。这种感官上的联动,就侧面印证音乐正是这样的一种载体,能不断承载着每个年代的文化与精神。

从爵士时代到 Hip-Hop 音乐,横跨了几乎大半个世纪,尽管 GUCCI 于这百年长河中也几经易主,但这些音乐、时尚文化的连结却没有遭受时代巨轮的洗刷,反而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积累沉淀,不断启发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