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 1970 年的东京街头,爱好滑板的年轻人白天在街头骑着滑板飞驰而过,会收到一张来自警察的「罚单」;但他们仍经常在夜晚成群结队地穿梭大街小巷,来到体育馆、大学校园练习花式动作,不亦乐乎。如果采访当时的这些滑手:「滑板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他们的回答一定不会是「一块奥运会金牌」。

滑板在 2016 年被正式列入奥运会项目,这标志着这个出身于街头的运动史无前例地被世界各地的人们作为正规体育项目看待,本届东京奥运会也就自然成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滑手们大展所长的舞台。前几日的有明城市运动公园中,2020 东京奥运会的滑板项目可以说是「众星云集」,滑手们穿上国家队队服、作为正规体育赛事的选手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的滑板技巧——最终,东京奥运会滑板街式项目的首枚金牌由 Yuto Horigome 以 37.18 的高分收入囊中。

拿下 2020 东京奥运会滑板项目首枚金牌的 Yuto Horigome ,其实也不过 22 岁 | Via Japan Times

胜利的象征之外,Yuto Horigome 收获的这枚金牌更是滑板运动历史中一个划时代的标志产物,代表着滑板从街头走向世界舞台、从「小众玩意儿」成为影响力遍及全球的正规体育运动,而这也并不仅仅得益于其借由潮流、球鞋圈子更为大众化地普及开来,承办此次奥运会的东道主国——日本同样是「幕后功臣」之一。

在申办今届东京奥运会之际,日本曾提出一个东京奥运会的新愿景,其核心就在于「年轻人」,那么日本的年轻人都拥有怎样的「个人标签」?爱好动漫、游戏等二次元文化,拥有自成一派的潮流体系…还有,对滑板文化的热衷。

在今年的 Dew Tour Des Monies 奥运滑板积分赛中,Yuto Horigome 以高分拿下亚军,在奥运会上他则超越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Nyjah Huston | Via Dew Tour

从街头滑板在 1970 年代风靡日本开始,这个地区就一直保持着友好的滑板文化氛围,从环境、设施到文化接纳都令人难以相信:滑板之于日本而言居然是「舶来」文化。时至今日,日本称得上是亚洲地区为数不多盛产「少年天才滑手」的国家,就比如今届奥运会的另一位滑板项目金牌获得者 Momiji Nishiya 只是 13 岁的女子初中生,而与她同样年少成名的日本滑手亦大有人在,日本的「滑板热」似乎持续至今仍未消退。除了这项运动本身,滑板文化亦立足于日本整个社会中,并为不同世代的年轻人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从「亚文化」到奥运金牌项目,滑板是如何「征服」日本的?


日本的板仔在 Komazawa 的滑板公园练习街头技巧 | Via Open Skies Magazine

大多数人对东京的印象仍停留在繁华的商业街道、林立的美术馆与天空塔下的壮丽景观,但倘若以滑板爱好者的视角看待这座城市,你会发现这里的街头文化之繁盛不仅仅体现于潮流刊物与「购物车」中,城市中大大小小的滑板公园、碗池亦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日本年轻人的街头热情。

在东京,可能走出家门十分钟,你就能找到一个滑板公园或是板仔的聚集地,而这些地方从不缺少人气。日本并非滑板运动的发源地,但到了 1980 年代,这项并没发展太长时间的运动却已成为了东京青年文化不可缺的一部分,甚至于之后的日本也一度被人视为亚洲地区的「滑板天堂」…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来的?

Via Transworld Skateboard

回忆起滑板运动在日本的初兴,日本滑板公园协会负责人 Satoru Kawasaki 提及,在 1960 年代后期,滑板与冲浪、单板滑雪这些极限运动开始进入日本国民的视野。但可想而知,这些运动在日本这个严谨、刻板的东亚国度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被普及,其中既存在着跨文化传播的壁垒,也因主导这些运动的群体而存在制限——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加州,玩滑板、冲浪的大多都是崇尚街头、取向小众的年轻一代,也正是他们将这些运动带入了日本,但想要令其受到主流文化的认同,着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严格的法令和社会期望使板仔们难以在街道上自由练习,因此我们多年以年来也一直努力扩大运动范围,并与当地社区建立信任。」Satoru Kawasaki 的话仿佛是那个时代的日本滑板运动状态的侧写,就像文章开篇所说一样,如果白天在人流、车流量较多的地方滑板,会收到来自警察的罚单。日本一直是一个禁止「街滑」的国家,如今的日本《道路交通法》仍对于滑手们在街头滑板有着严格的规定,最高罚款可达 50,000 日元。

TransWorld SKATEboarding

滑手 Shodai Baba 回忆,人们对于滑板运动代表着叛逆、破坏的刻板印象使得其在像东京这样以整洁、有序闻名的城市中很难被接受。其实不止是日本,60 年代初兴的滑板运动在当时只是少数人的娱乐,而且大多数板仔还是处于叛逆期的年轻人,这也就让人理所当然地为其贴上了与大众认知对立的「亚文化」标签。

在日本摄影师兼滑手 Yoshio Higai 口中,这样的社会现状也得到了侧面佐证:当时他们这帮年轻的滑板爱好者会将深夜无人的大学操场自行改造为滑板场地,而这一切似乎都只能「在黑暗中进行」。如今想来,这个过程是许多街头文化都会经历的必由之路——从小众到大众,从被排斥到收获认同。

在 Kiosai 滑板公园,Philippe Mentone 上演的「空翻抓板」经典一幕 | Via 《TransWorld SKATEboarding》

为举办 1964 年东京奥运会,当年日本政府在 Komazawa 兴建了奥利匹克公园。直到今天,这个公园内也存在着为滑板爱好者专门打造的碗池等设施。那一次的东京奥运会引起了许多对这一国度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对其的关注,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日本的滑板圈子。

开始有外国的滑手前往东京的公园进行比赛、与当地的滑手交流技巧。相对准确地说,这种繁荣直到 1980 年代依然存在着的——1985 年刊载于《TransWorld SKATEboarding》的一张照片,由摄影师 Masanori Nishioka 拍摄的滑手 Philippe Mentone 在 Musashi Skatepark 上演的「空翻抓板」经典一幕,至今仍能是许多滑板爱好者心中的传奇。

Via Tumblr

1977 年,日本地区的首家滑板店铺 Stormy 在东京街头拔地而起,这也意味着滑板这项运动在日本开始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此时,已经有许多国际滑手来到东京寻找全新的体验,除了自发地将滑板文化带入城市街头的年轻人之外,CONVERSE 、Swatch® 等品牌亦以滑板示范赛的方式参与其中,在日本完成了滑板运动从街头到比赛项目的过渡。

TransWorld SKATEboarding Japan》 | Via shopify

值得一提的是,公认的殿堂级滑板杂志《TransWorld SKATEboarding》亦在这一时期开始推出日本特刊,将其从单纯的运动项目升格到文化输出层次。当下回看上世纪 70 、80 年代的滑板运动在日本的发展,将其称之为黄金期并不为过,此时滑板正从人们对其固有的「亚文化」认知中挣脱而出,逐渐向主流文化靠拢着。

如今日本的年轻一代滑手的知名度并不亚于欧、美国家,在 Instagram 上同样拥有数以万计的粉丝 | Via isamuism/kikuchi_taisei

滑板运动在日本迎来的第二个黄金期则是 90 年代后,有《Transworld Japan》特刊珠玉在前,日本人也开始着手推出自己的滑板杂志,如《WHEELS》、《Ollie》、《ER》都在 90 年代中、后期创刊。

另一方面,滑板运动也影响到了令日本在全世界一鸣惊人的「里原宿一代」,像藤原浩、西山彻等人都拥有着「主理人&滑板爱好者」的双重身份。随着「里原宿潮流」的兴起,更多的街头品牌也随即注意到了日本地区,Supreme 在 2000 年代的东京掀起一场潮流——直至现在,Supreme 全球的 12 家门店中有 6 家都在日本开设,而日本本土的滑板品牌也在这之后不断跃入人们视野。

这一时期,日本的滑板爱好者们更重视滑板文化的输出,而将目光转向这项运动本身的发展,那么今年这枚东京奥运会滑板金牌则可称得上是其发展过程中的新高度了。比起专业的滑板比赛,奥运会中的滑板项目能够吸引更多大众的目光,随着今年日本选手在滑板项目的亮相与出众表现,滑板运动由亚文化到进入主流文化圈层的转变似乎也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日本的滑板文化在潮流领域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Yuto Horigome 穿着的国家队队服,由 Nike 联合艺术家&滑手 Parra 合作打造 | Via Japan Times

之前我们说到,街头出身的滑板产生的影响力不仅制限于运动领域,这项运动在文化层面的衍生发展向来不容忽视,特别是在与其分属同源的潮流圈子里。许多如今我们熟知的街头品牌前身皆是滑板品牌、滑板鞋已经从单纯的运动鞋变成了能够代表街头文化的符号、高人气滑手也能够成为青年群体中的「风向标」,借由自身的影响力为品牌服装、球鞋「带货」…

在今年的奥运会街式滑板比赛中取得冠军的 Yuto Horigome ,所穿着的也正是 Nike 与艺术家兼滑手 Parra 合作设计的队服——潮流与滑板运动之间的关系诚然匪浅。而在着目于日本的滑板运动之际,也不仅令人产生了这样的思考:日本的滑板文化在潮流领域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WTAPS 主理人西山彻在 2013 秋冬系列 Lookbook 中亲自上阵、化身板仔 | Via WTAPS

聊起日本本土潮流文化的成型,则不能不提到 90 年代异军突起的「里原宿潮流」,虽然一直被认为是在日本开启的一段新章节,但实际上其中暗含的美式街头文化痕迹却并不在少数。音乐是其中的一方面,而滑板文化同样给了藤原浩、西山彻等主理人很大的启发。

Via uniform experiment

在藤原浩创办自己的首个个人品牌 Goodenough 时,提到了彼时作为 Stüssy 主理人的 Shawn Stussy 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如果将二人的交情放到现在——日本与美国潮流圈子高效互通这样的语境下或许更加合理,但藤原浩与 Shawn 在 90 年代初的相识其实更多是出于这位「潮流教父」的个人爱好:年轻的藤原浩是 Bone Brigade 滑板队的粉丝,对滑板的兴趣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影响到了他对街头领域的关注,去往纽约时还在 Particia Field 买过 Stüssy 的衣服。

而后藤原浩结识了 Shawn 本人、加入了 International Stüssy Tribe 社群, 在这之后才有了 Goodenough 、fragment design 等个人事业。在藤原浩口中,Shawn 无疑是其主理人生涯的「引路人」,而令其与 Stüssy「结缘」的幕后功臣,滑板则必然是其中之一了。

藤原浩与上野伸平 | Via WWD

时间转回 2019 年,藤原浩与开设于东京的新晋滑板店 Qucon 打造了庆祝其开催的联名系列,在其与联合主理人上野伸平的合影中,仿佛又见到了这位「板仔」年轻时的样子。

说到上野伸平其人,其实已经足够眼熟——在藤原浩合作 Moncler 推出的「7 MONCLER FRAGMENT HIROSHI FUJIWARA」系列中就曾出镜过宣传片。而抛却其与藤原浩的私交,大家可能首先会关注到的还是他作为专业滑手的身份,甚至这个名字对于日本的板仔来说似乎还要比藤原浩更「响亮」一点。

上野伸平 | Via shinpei_ueno

滑手们在 2000 年代前后同更具商业潜力的潮流领域的接触越发频繁,许多街头品牌倾向于邀请拥有知名度的滑手进行合作、为其提供赞助,这些人同样也成为了日本各大青年刊物的「常客」,庞大的市场正在将本土的滑板文化不断商业化,出身自日本大阪的上野伸平则在 2005 年成立了自己的品牌 TIGHTBOOTH ,如今还成为了 CONVERSE SKATEBOARING 支线的签名鞋代言人、Qucon 品牌的主理人之一…可以说是凭借一己之力扛起了日本滑板圈的「半壁江山」?

TIGHTBOOTH 在 Youtube 发布的滑板纪录短片 | Via Youtube @TIGHTBOOTH

由上野伸平主理的 TIGHTBOOTH 在推出服饰系列的同时,更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营造一个社群,时常邀请滑手一同拍摄纪录短片、并在社交渠道中放送。这种发展模式与一些由滑手主理的美式街头品牌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这种社群的意义比起单纯地贩卖商品,更多地是将志同道合的滑板爱好者联结起来。除了像 TIGHTBOOTH 这种以纪录短片呈现的方式,日本的另一滑板品牌 Evisen Skateboards 则通过签约滑手的方式将日本诸多人气滑手聚集一处:上野伸平、吉岗贤人、Lil Tiger ,都是 Evisen Crew 的一员。我们大可以将其看作是滑手与本土滑板品牌所形成的一种「互相成就」的状态:当日本的滑手被全世界的更多人看到时,来自日本的滑板品牌、其背后被本土化的滑板文化也能被更多人看到,而这也就是滑板文化在日本的潮流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

纵观当下,已经很少有人将拥有着高人气的滑手只视作运动员看待了,他们同时也会是代言人、社交媒体中的「流量」、或是像上野伸平一样成为街头品牌的主理人。身兼多重身份的他们,不仅是滑板这项运动的代表者,其展现自身商业价值的过程同样展现了滑板进入人们生活的另一种方式:不止是能够在奥运会赛场上的运动项目,其与潮流领域相辅相成的过程更能让人感受到这种运动背后文化积淀的多维吸引力。

东京奥运会上纵横飞驰的滑手们将滑板作为运动的本身含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在这之前,视滑板为一种文化已经成为了当下青年潮流语言体系中的一部分。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之前有关滑板鞋的一个争议:「不滑板的人究竟应不应该穿滑板鞋?」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很多并非板仔、却同样热衷于购买、穿着滑板鞋的消费者都表现出了对滑板运动背后的文化积淀的肯定。

实际上我们也不能说他们不会滑板就不「爱」滑板,人们喜欢一件事物的初衷毕竟都是有所不同的;而当我们回顾日本的滑板运动以及其对本土其他领域造成的影响时,也会发现滑板的影响力是发散性的,而并非只集中于某一个领域,有些人开始产生对滑板这项运动的认同,其认知实际上也是在这些「被影响」的领域获取的。

经由刚刚落幕的 2020 东京奥运会,曾风靡东京、大阪等城市街头的日本「滑板热」再一次被人们提起,而将日本的街头、流行文化同这项运动一同看待之际,相信你也深有同感:滑板为日本带来的,绝不止是奥运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