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春夏上海时装周 LABELHOOD 特别秀场,位于八万吨筒仓艺术中心 7 层的一处独立空间内, OUDE WAAG 2020 春夏系列展示即在此进行,这是本季我作为编辑亲临的最后一幕秀场。一周的时间内,再次近距离的接触和感受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的作品,带给我一丝触动,它来自于 T 台之上各个品牌服饰层面的细枝末节,来自于 T 台之下国内创意力量影响声势的不断崛起。而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我关于对这一群体的思考。关注与期待连年高涨的上海时装周不遗余力地推动着本土时尚产业的进步与迭代,而在其中给予它们不竭动力的源头,则当属正在走向舞台中央的中国独立设计师群体。

这一思考也让我想起了在早前的一次专访经历中,一位于国内品牌中担任要职的人表达的观点:「国内媒体对于本土品牌的了解太少了,它们其实是不知道我们在想什么的。」话语虽说有些绝对,但细究之下,似乎确是如此,无论是潮流媒体还是时尚媒体,对于挖掘本土品牌深层次内容的执念,始终处在不温不火的阶段,有着层次不齐的划分,在碎片化内容占据主体的环境下,这一现象更显得尤为突出。

AT-ONE-MENT SS20 秀场 | Via AT-ONE-MENT

针对于目前中国独立设计力量的次第崛起,我们先期的内容视角放在了抒发创意本身的设计师身上。业界所熟知的独立设计师悉数有着海外时装院校的学习经历,作为参照,我思考出了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海外时装院校学习经历的设计师,在创立品牌时是否会更加受到市场关注,目前的现状又是怎样的,而在中国独立设计愈发受到重视的大环境下,对独立设计师品牌而言又存在着哪些挑战。

基于以上的这些疑问,我们找到了四位国内独立设计师,他/她们各自有着海外时装院校的就读经历,毕业之后创立了个人品牌,并在不同的时间点回到国内发展。从他/她们的解读和理解中,我们或许可以见微知著,得以窥见本次主题想要触及的方向。

他/她们分别是 OUDE WAAG 设计师尹经纬、GARÇON BY GÇOGCN 设计师唐大耘、 DANSHAN 设计师 Danxia Liu 和 Shanpeng Wong 以及 NST 设计师 Yiming 。



尹经纬 – OUDE WAAG


OUDE WAAG AW19 | Via OUDE WAAG

尹经纬,独立设计师品牌 OUDE WAAG 创始人,成长于天府之国-四川成都,在本科和硕士期间分别就读于伦敦中央圣马丁和皇家艺术学院,硕士毕业后回国创立 OUDE WAAG 。从尹经纬自身的角度出发,他将品牌称之为「日志式美学研习」,纪实不断进化的人物经历,其间穿插有充满情感和私密性的、细小且抽象的瞬间。

概念化的诠释延续在服装具象的表达上, OUDE WAAG 的「叙事」意境往往没有看似宏大且磅礴的来源,它们根植于细微之处,等待着被援引、被取鉴,尹经纬对概念的解读附着在衣物的表层,或许是面料,或许是结构,由表及里,以小见大的将更为深层次的思想传递给受众。

在翻阅设计师此前接受的采访中,他将中央圣马丁比作是野生丛林,让我第一时间想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法则。我们对于圣马丁的了解大多是基于媒体的报道以及身边有过求学经历的朋友,学院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太多的制式流程,甚至可以称其为放纵,它不会像传统认知里那样院校遵循教材带给你什么,反而它希望你自己去挖掘,没有任何框架和束缚。而尹经纬硕士期间就读的皇家艺术学院对于学生独立性的培养想必同样如此,在实际的求学经历中,两座院校有哪些细节上的不同,是此次采访开篇我们抛给他的问题。

如你所说,圣马丁和皇家艺术学院都是希望学生去主导作品的发展和自主的学习。但因为我在圣马丁念的本科,所以大一,大二的项目会相对更有针对性,比如 Shirt Project 就是做 Shirt ,但你怎么去学习什么是 Shirt 的传统或者精髓以及你怎么去定义 Shirt ,都是自由的」。

相对于前者(中央圣马丁),皇家艺术学院要求你已经对服装、时尚体系有了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并希望你能通过两年的时间建立起自己的设计体系,而且没有任何的限制。什么是衣服;人与衣服的关系;衣服应该如何生产;未来的人需要怎么样的衣服等等,这些都是建立在硕士课程之前的学习和经验之上需要重新思考的,提问以建立一个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实践系统的过程。 Zowie Broach(皇家艺术学院时装专业负责人)甚至希望学生能制定自己的方向与目标,导师们来辅助和引导学生完成,并以学生自己制定的计划作为教学审核的标准对于这一问题,尹经纬如此说道。

尹经纬本科一年级作品 | Via OUDE WAAG

如尹经纬所言,中央圣马丁与皇家艺术学院,这两座在世界范围内都可被称为顶尖的时装学府,悉数坚持着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方式,而在他的叙述中,二者的不同点取决于受众和方向上的不同。由于皇家艺术学院是全球唯一一所全研究生制艺术院校,这样的定位天然造就了它面向的是已经具备一定专业认知能力的学生,这是它与圣马丁之间最为鲜明化的差异。而尹经纬在这段本硕期间的学习经历,可以说吸纳了其各自的优异点,对他个人做品牌而言,这期间最大的收获究竟有哪些。

独立的思考与学习的能力。两年前刚回上海做品牌的感受和当时刚进入圣马丁本科的感受是类似的。当时我是年级最小的,刚满 18 岁,没有任何服装方面的基础,甚至不懂怎么和同学老师打交道,也没有人专门来教你做什么,所以学习上,生活上,一切不会的,不懂的都需要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各种人去学习,慢慢离自己想去的地方近一点」。

OUDE WAAG SS19 秀场 | Via joyzhuangofficial

在这一话题之后,我们来到了此次采访的主方向,行业内一个略显刻板的认知,认为海归(海外时装院校毕业归国)设计师做品牌会相对于国内院校毕业的更顺利一些,而尹经纬本硕就读的院校以及这期间的履历,可谓十分具备说服力,例如以满分成绩完成硕士第一年的学习、硕士毕业作品「矛盾志」入围 2017 年 VOGUE TALENTS ,那在回国创立品牌 OUDE WAAG 后的尹经纬,是否会因为如上的因素,从而走得更顺利呢。

尹经纬硕士毕业系列矛盾志| Via OUDE WAAG

作为学生和建立一个品牌是完完全全不同的。最好的学生也许刚毕业或多或少大家会多留意你一下,但学校更多是在一个特定环境下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但品牌更多的还是需要团队的合作以及更多人和资源的帮助。总的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说到帮助,我们顺着这一话题问道尹经纬,近几年间,中国独立设计力量逐渐向着更高的水准迈进,业界对于中国设计的看法和评价也在变得利好,这样的现象对于群体而言(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有哪些具体的帮衬。

尹经纬肯定了中国时装行业对独立设计师的扶持,提到了诸如上海时装周、LABELHOOD 平台,各大 SHOWROOM 展会,以及包括媒体和供应链在内的力量,都对品牌的不同方面有着帮助,而国内市场以及年轻消费者对这一群体的认可和理解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很明显的提升。

OUDE WAAG AW19 | Via OUDE WAAG

既然谈到市场,就不得不提及当下国内消费市场的迅猛增长,它的异军突起正在或者说已经影响中国成为了全球消费市场的主体组成,由此衍生的话题则是市场的强势表现能否最终影响到创意领域,以更直观的说法呈现-能否最终推动中国独立设计的发展,市场与设计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尹经纬认为市场是一把双刃剑,是否最终影响创意或推动品牌的发展取决于品牌自身的定位和对市场的回应,这样的趋势或者说现状对于 OUDE WAAG 而言是非常良性的。

OUDE WAAG SS20 | Via OUDE WAAG

进入到采访尾声,我们将现下品牌面临到的挑战作为最后一个问题抛给了他。在当下,创立品牌的门槛或许已经没有那么高了,更加困难的部分是在建立品牌之后,身处如今的大环境中(中国独立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消费市场逐渐成为主体),属于 OUDE WAAG 的挑战又是什么。

对于 OUDE WAAG 而言,挑战在于如何利用中国日益进步的时装大环境建立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体系」。尹经纬如此答道。

OUDE WAAG | Via shanghaifashionweek

在尹经纬最后的回答中,我虽无法直观接触到他的状态与神情,却也能在字里行间感知到一丝执念和力量,「建立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体系」,这是颇有野心同时富有远见的一句话。或许会有人想,刚刚成立两年的品牌还没能彻底站稳脚跟,妄谈什么野心。但是以我个人的角度出发,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恰恰需要这份外扬的气质,去刺激、去支撑品牌的创意发酵。即便如今的现状对国内时装行业而言是持续向上的阶段,然而我们的视角却依然要以此为基础,放眼全球,这并非是崇洋媚外的偏见,而是全球化趋势主导下的必然。中国设计逐渐向着“形神一体”的阶段迈进,在国内受众做到接纳和认可之后,如何将影响力继而输送到全球,就需要一个专业且成熟的本土体系去运作,尹经纬的野心与远见即在此展现,这也是此次专题采访中,我们能够延申去思考的方向所在。



唐大耘 – GARÇON BY GÇOGCN


GARÇON BY GÇOGCN SS20 | Via GÇOGCN

唐大耘,独立设计师品牌 GARÇON BY GÇOGCN 创始人,「对未知世界永葆好奇心」是他建立品牌的初衷。唐大耘想要构建的品牌宇宙,似是一个由充满探索和求知精神的年轻男女所组成的世界,对中世纪着装风格和结构的追求,是 GARÇON BY GÇOGCN 连接当代时装与传统审美的方式,品牌的每一季系列就像是成长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逐步见证着青涩少年探求未知的脚步。

GARÇON BY GÇOGCN SS20 秀场 | Via Nowfashion

在本科期间,唐大耘就读于法国一所名为 Studio Berçot 的时装院校,相比起中央圣马丁、安特卫普或是帕森斯在大众层面的认知度, Studio Berçot 显得更为独立。在采访的开端,我们首先问道了唐大耘当初为何会选择 Studio Berçot 。

可能一部分同学确实会看排名或者有著名艺术院校光环等等来选择学校,但我当时其实没有研究这些,蛮抗拒那些太国际化到在中国有分校的院校,尽可能本土化一点也许更对我的胃口,加上巴黎当地同学的推荐,才知道 Studio Berçot 在巴黎行业内的地位非常高,就决定申请这个学校

位于巴黎第 10 区的 Studio Berçot ,确实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早在 2014 年就曾位列世界 50 大时装院校的第 15 位,作为一所专心培养时装设计师的学府,它的 Fashion Design 专业是没有细分方向的,但主要还是以女装为主,而唐大耘的个人品牌 GARÇON BY GÇOGCN 则更多偏向于男装,我们顺着前一话题问到了这个方面。

设计师解释道学校确实没有细分专业,包括男女装、配饰及绘画艺术都有涉及,但 Studio Berçot 会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喜好来深入交流某个专业,而他当时感兴趣的确实在男装课题上,这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毕业之后个人品牌的方向。

虽说是以男装品牌的调性作为主体,但在 GARÇON BY GÇOGCN 的系列设计中却时常出现像薄纱、裙装这样很柔的女性元素,这一点与在 Studio Berçot 学习的经历有着不小的关联,唐大耘也同我们分享了一些在校时的经历。

在学校课程老师经常会给我们看过去欧洲各个时期的时装,然后从一些局部来做研究,比如看过太多的法国君王或普通男子都会穿着华丽裙装,潜移默化中就对男装里自由与浪漫的部分更加着迷

结束了海外院校背景的部分,我们来到了本次主题,海归的身份以及愈加受到关注的中国独立设计师,在唐大耘的理解中是怎样的。

在showroom里面遇到大大小小的买手会聊到毕业的院校,大概也是品牌初期的一个小组成部分。中国独立设计师这个群体确实被报道的越来越多,其实和现代人的购买渠道方式的质变关系蛮大的,会去线上以及更多的买手店里看到不同的时装品牌,由于一条时装评论又或者是某个idol同款就可能吸引到一批品牌的买单

而对于市场与设计的关系,以及品牌在现有环境下的挑战,唐大耘又是如何去看待的。

独立设计师的圈子目前还蛮小的,希望市场的强势能把这个圈子再打开一点吧,市场上审美的多样性倒是给创意领域打开了很多不同的分支。挑战的话是做每个 collection 必须平衡好市场与品牌的内核, GARÇON BY GÇOGCN 目前越来越多的女生顾客也是一种挑战与惊喜



Danxia Liu – DANSHAN


DANSHAN SS20 | Via DANSHAN

Danxia Liu 与 Shanpeng Wong ,独立设计师品牌 DANSHAN 共同创始人,品牌自 2016 年建立之初,即笃定了对探讨当代男性气质表达的坚守,这成为镌刻在 DANSHAN 品牌内核中独特的基因与符号。借用品牌自己的话说,「DANSHAN 对男性气质的定义,有别于其他以酷炫为主的品牌」。他们相信,脆弱同样是男性力量的一种, DANSHAN 代表了一群善于表达情感、敢于分享、懂得容许自己展现脆弱一面的新世代男人。

两位创始人与前文中尹经纬一样,本科期间就读于伦敦中央圣马丁,跻身于这座顶尖院校的学习经历,对二人而言有着怎样的记忆。( DANSHAN 品牌回答均为设计师 Danxia Liu ,图片左边位置)。

圣马丁的学习更多是一种方法学,再一个是对这一行业的态度吧。它教会了我们像是怎么样去做调查研究,类似这样的一种方法,另外它让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到这个行业。同时让我们清楚在这个行业生存你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些都是在圣马丁期间感受到的,虽然专业方面的知识没有很过硬吧,但是对于个人素质以及行业的理解,相对会比较好一点

而这段时期的收获对如今做品牌而言有着哪些确切的帮助, Danxia 表示最多的是在圣马丁结识的朋友,当初念书的时候她对于身边的同学都是抱有敬佩之心的,如今毕业之后创立品牌,很多时候会想到他们,以及他们所做过的事情,当 DANSHAN 有了一些具体的想法时,会直接给他们打电话或是发邮件,这样做起来也会更有效率。

中央圣马丁对于优秀设计人才的吸引力,保证着院校在生源方面的优质,大批年轻创意力量的涌入,给那些有着相同兴趣方向的人提供了绝佳的交流氛围。而 Danxia 与她的伙伴 Shanpeng Wong 在当初为何会选择一起创立品牌,这期间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我和 Shan 在校期间一直是室友,那个时候就断断续续有聊过一些关于一起做项目啊或是一起做品牌的事情。这个过程其实还挺长的,毕业以后做了一些项目,慢慢的磨合,信任度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的。真正想到要一起做品牌是当我们意识到两人对某一些事物,像是对当代男性气质有一个比较相近的看法,这个因素是让我们决定一起做品牌的基础」。

DANSHAN SS20 | Via DANSHAN


结束了关于二人此前经历的部分,我们聊回到本次的主题, Danxia 与 Shanpeng 虽然目前定居伦敦,但对于国内的大环境也十分知悉,从 Danxia 的视角看待这一主题(海外时装院校毕业归国的设计师做品牌是否会更加顺利),会有怎样的理解。

我觉得有海外院校经历的设计师并不会在创立品牌这件事上更顺利,因为无论哪个行业都是需要人脉和资源的,我们从国外留学回来,其实跟国内行业里顶尖的人才是比较脱节的。如果回国的话,还是需要把这个缺失的部分弥补回来。所以有海外院校学习的经历并不会说更有优势,但是这段经验可能会让我们更加的勇往直前,顾虑会相对而言小一点吧

2017 年 10 月 14 日, DANSHAN 登陆 2018 春夏上海时装周展示系列,这是品牌创立后首度回到国内亮相季度作品。 2019 年 10 月 11 日,时隔近两年之后, DANSHAN 再度回归,带来 2020 春夏系列。这两年的时间,对品牌而言是一段成长、递进的过程,而两年的时间,对中国时尚行业来说,同样具有着长足的进步, Danxia 对前后两次的经历有感到哪些不同之处。

DANSHAN SS20 秀场 | Via DANSHAN

这两年的变化真的很大,消费者或者整个行业的受众对时尚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两年前回到上海做系列,我们觉得好像并没有产生什么共鸣,那个时期受众对品牌想要传达的主题也好,所说的议题也罢,兴趣不是很大,这其中也有我们自身表达方式的问题。今年回来之后感到大家对刚刚提到的这些方面有了兴趣,受众的认知度和对行业的了解也在提升,这是我们认为不同的地方 Danxia 如此理解到。

DANSHAN SS20 | Via DANSHAN

再一次,我们的话题来到了关于中国独立设计当下的现状,以及这一现状带给群体的帮助, Danxia 以品牌的视角谈了谈她心目中的理解。

大众对中国设计越来越认可,得益于行业内中国独立设计师持续的努力,这自然是好的方面。而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方面在于,设计师要对自己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要铭记当初做这件事情的初衷是什么,那从 DANSHAN 的角度出发,我们思考的主题和想要表达的想法,是一个在细节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但大方向是没有改变的,一直都在强调想要展现当代男性气质这一点,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大众对品牌得以认同的原因所在吧

DANSHAN AW19 | Via DANSHAN

市场-设计,这是每一个品牌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DANSHAN 作为此次专题中创立时间最久的品牌(4 年),浸润于市场的时间相对而言也是最长的,而在设计师 Danxia 的眼中,市场与设计之间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我觉得市场与设计是相辅相成的,消费者对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有了认同,代表着市场相应也要对这个群体和方向引起重视。这一行业虽然说未必以市场为导向,但市场还是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如果我们国内的受众对国内的设计师都无法做到认可和支持的话,你不能强求国外市场就有接受的意愿。但同时,也不能过于盲目地去追随市场,做好自己依然是最重要的

DANSHAN SS20 | Via DANSHAN

如今,创立品牌后如何去维系,如何去运营的难度,显然要远远大于单纯的建立,面对当下趋势渐好的环境, Danxia 如何去理解关于「挑战」的话题.

创立品牌的门槛确实相比之前低了,因为做品牌的模式已经很开放了,挑战在于设计师本身想要达到的一个方向吧,追求的方向不一样,它随之而来的挑战和困难也就不一样,这个东西是无法一概而论的



Yiming – NST


NST 视觉 | Via NST

来到本次专题最后一位设计师,与前三位相比,刚刚于上个月成立个人品牌的她算得上是一位「新人」, Yiming ,独立设计师品牌 NST 的创始人之一(照片左边位置),在早前的一份工作中,我们曾一起共事。大学预科就读于中央圣马丁,其后前往威斯敏斯特大学时装设计专业深造,素有「朋克教母」之称的传奇设计师 Vivienne Westwood 即出自这所院校。

如前文所提到的,伦敦时装教育对于个体独立性的发掘一直以来都是其最为人称道的特质,而 Yiming 于威斯敏斯特大学时装设计专业的学习经历也给予了她别样的感悟。

对于我而言最大的感受除了对于自身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多重的开发以外,就是让我近距离感受和接触到了一些世界一流品牌和业内顶级设计师。威斯敏斯特大学拥有众多的业内资源和学习体验,只要你足够优秀就可以争取到去 Burberry等品牌看秀,各大品牌招聘实习生的面试机会如 Celine 、 Tomford 、 Margiela 、 McQueen 等。 Sarah Mower (英国时装协会的重要成员)也会经常来学校参观,以及业内重要人物的面对面交流,种种的这些体验都是工作后难以得到的机会这是 Yiming 自身贴切的体会。

Yiming 威斯敏斯特时期作品 | Via NST

在结束威斯敏斯特大学的专业学习后, Yiming 选择回国发展,先后加入了一间工作室和一家上市企业担任设计师的工作,她直言这让自己意识到了进入社会与在校期间有多么不一样,而在这个过程中, Yiming 也逐渐意识到了变化,它体现在原本是因为自身对设计的热爱选择投身这一行业,转化为了需要通过工作求得生存的本能。一次偶然为之的事件促使她停下来思考未来的方向。

具体是有一天我朋友来家里,在聊天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了我为前公司做的设计,他完全不知道是我的就直接喊出来:好丑啊,谁做的啊?我当时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我之前会无意识的不去看不去想为公司做的东西,那一下子真有种被放到阳光底下的感觉,我就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Yiming 大学时期作品展示 | Via NST

与专题中另外三个设计师品牌相比, Yiming 与伙伴共同建立的 NST 可谓是最为新锐,同时也最为稚嫩的存在。无论是 OUDE WAAG 、GARÇON BY GÇOGCN 还是 DANSHAN ,品牌当下所处的阶段和设计师陈述的语境已然不是初创时期的直接感受,它更像是一种回顾,一种追本溯源的过程,而 Yiming 与 NST 品牌则是真切的处在起步阶段,这样的差异化对比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客观的看待本篇文章的主题。海外时装院校归国的设计师创立个人品牌是否会更加顺利, Yiming 自己会有这样的感觉吗?而现实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这种认知我深有体会,在之前上市公司刚刚任职的时候,同事就很好奇地问我为什么留学回来要来这种公司做设计师,说实话我也很尴尬,事情不像其他人所想的那么简单,我们回国了一样要面对生存的问题,一开始我心里也会有侥幸心理觉得有这样的背景应该会对我有所帮助,然而事实是我所学到的在国内并不那么适用

眼下国内市场有着自身独特的定位以及考量,对于海归这个群体更多的认识可能是眼高手低或者不了解国内市场。回到国内对我来说是重新开始,我很珍惜在国外学到的所有东西,同时也更加要思索什么才是国内环境真正需要和接受的,我对国内市场的了解完全不如在国内的设计师,海归的这个背景只有在我所从事的事业达到一定层级或许才能体现出来,在起始线上其实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NST Studio | Via NST

作为一个崭新面孔, Yiming 也谈到了品牌实际遇到的挑战,在筹备的过程中,她与合作伙伴都对品牌和自身有着清楚的认知,可以说对遇到的困难做好了十足的心理准备。「一方面是资金,新品牌在前期会有需要很多资金投入到公关和品牌形象这方面,或者是有稳定牢固的供应链可以从线上做起。但是我俩一无所有,一起凑钱做了批衣服,所幸有周围朋友的帮忙以及自发的去谈买手店,有了一些渠道在售卖,我感到很庆幸,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我想看到自己的想法直接投入市场会是怎么样的结果。我们当前的目标很简单,做好产品打好、供应链基础,目前困难主要还是集中在没有好的平台和机构我们可以寻求帮助和建议」。

NST Studio | Via NST

而值得庆幸的是, Yiming 与伙伴的设计功底以及 NST 的美学理念帮助品牌取得了一些关注和扶持,加之业界对于中国设计更加包容、认可的环境,这是 Yiming 在初创时期真切体会到变化的方面。

我非常高兴国内对于本土设计师更加认同的现象,比如与我们合作的连锁买手店 Any shop style 是专注于国内设计师品牌的,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毕竟对于 NST 这样初始的品牌来说更加需要这类的平台支持,而他们的顾客群也非常稳定和忠诚。通过和很多买手店交谈,他们越来越倾向于采买国内设计师品牌,这种倾向也毫无疑问是来自于顾客群的倾向变化

NST 视觉 | Via NST

在毕业回国一年多的时间里, Yiming 先后通过不同的平台多少接触到了一些国内市场以及消费者群体,在她的理解中,市场与设计,这二者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个人认为市场是会影响到创意产业的,服装虽然经常是作为一种载体形式出现,但它最终是服务于人的,它还是一种商品,作为背后的设计师,除了推出创新的想法引起消费群体的再次思考以外,如何更好的捕捉和认识到消费群体生活方式和想法的改变也很重要。这种微妙的关系是在相互影响的,特别是现在创意者和消费人群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少,在直面消费者市场的情况下,作为设计师如何产生更加独特的想法,再把这种认识下开发的产品推向市场,影响于我的受众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方面

在当下,创立品牌的门槛或许已经没有那么高了,更加具有挑战的部分是在建立品牌之后,而 NST 无疑正处在这一时期,大环境的助力也许能够减免掉一些压力,但需要面对的现实仍然很严峻, Yiming 坦诚的谈到,处在这种相对开放的创业环境下,每天都有新的品牌诞生,同时更多的品牌在消亡,生存下来会成为主要任务。

生存下去,是一个再基础不过的需求,却也是在品牌初创期最为现实的。需要特别提到的一点,在这四位受访的设计师及其代表的品牌中, Yiming 与 NST 是资历较为浅薄的,可 Yiming 在和我们聊到关于挑战和困难的话题时,并没有将视角仅仅限于当前,并没有仅仅关注于如何生存下去这一个似乎最为迫切的需求。资历是一个较为硬性的东西,需要时间、阅历的堆叠来完成进化,而独立性的思考与眼界却是与此无碍的,从 Yiming 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新一代创意人才如何以自身的角度出发,表达对于行业及未来的审慎思索。

要在行内占有一席之地意味着我们更应该从长远考虑自身,以及这个行业对本土到国际的影响。服装产业作为加剧环境污染的主要产业之一,会成为我们这一代年轻设计师需要考虑的一个大方面。单纯宣扬创意不会让我们的品牌在环保的大趋势中存活,通过产品让消费者改观更需要我们自身的身体力行。而独立设计师宣扬的除了设计本身之外,也更需要输出我们这一代对于未来的忧虑和看法

NST 视觉 | Via NST

撰文至此,四位设计师的专访正式结束,两个男装品牌,两个女装品牌,在编辑的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删减和提炼,篇幅仍然有些冗长。因为在某些话题的回答上,想尽可能完整地展现设计师的理解,这既是对受访者的尊重,也是希望中国独立设计师的声音能够被更多的人所听到。

在此次专题的内容中,我们多次提及这一个略显刻板的认知:海归设计师做品牌会相对更为顺利一些。固然,在拥有一些特定因素的前提下(诸如接受采访的设计师均来自海外时装名校),这样的经历背景或许会造就一种起点很高的设定,以至于人们会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判断。然而在四位设计师的叙述中,从她/他们的亲身经历中,我们得以知悉实际的情况。

海外院校就读的经历馈赠给设计师的不仅是单单一纸光鲜的履历,它可以是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可以是一种方法以及对待行业的态度,可以是接触到更为顶尖的资源等等,而这一切的所得并不会实际帮助设计师在品牌初创时期得到更多的资金、收获更多的便捷,就如同尹经纬所言,「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我们将推演出的这一结论再做一个延伸,着眼于当下中国独立设计的现状-受众认可逐步提升、行业趋势一致推动、市场反响日益增进,而形成这样一个良性递进过程的缘由,也并非取决于上述所指的任何一方。它是中国独立设计师群体坚持输出优质创意,以及高完成度作品应有的回报,它是每一个日日夜夜,设计师伏案疾书为了突破上一季系列所做出努力的,值得的回报。

一个品牌成功与否不取决出身,一个群体是否崛起亦无关趋势。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国独立设计毫无疑问正处在一个从未有过的机遇期,它的确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正等待着设计师以及行业更深入地去挖掘、去探索。而与此同时,作为当局者的我们也要客观正视存在的不足与短板,以更加理性的角度出发,从媒体、品牌、零售、供应链等各个层面出发,汇点滴之力,以至最终能够着眼全球,而对于中国独立设计师这一群体,我们将投入持续的关注,力求呈现真实、深度的内容,行媒体之责,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