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发觉 “世界大同” 正在逐渐成为真实可见的时代愿景呢?在社交网路上,当你分享自己刚入手的热门鞋款时,身处地球另一端的球鞋玩家也在做着相同的事。我们喝着 Starbucks 的咖啡、逛着全球连锁的百货商店,在时代广场吃到的麦当劳与在人民广场吃到的并无分别。从衣食住行的选择来看,生活在纽约、伦敦、上海、东京这类都市里的人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所 “共性”。

(图片来源:Aesop)

有一个特殊的现象,是在当前大多数 “惠及全球” 的品牌中所见到的普遍规律。比如,大家所普遍熟悉的宜家、ZARA 还有 H&M 等品牌,他们大都使用着全球统一的标准化策略,这个策略也使它们在各地门店有着统一的模样,相同的视觉色系和标志性的店铺设计风格。甚至还有很多品牌在开拓海外市场时不仅穿上了统一的 “衣服”,还都会以 “将最正宗的纽约味道带给大家”、“将标志性的英伦风格带来当地” 等等语句作为核心的宣传方法吸引消费者的青睐。

事实上,我们无法去断定这种 “整齐划一” 的优劣,但与之相反的一个空间设计策略却鲜为人知 –  The Taxonomy of Design ,与大多数的品牌形象、 VI 视觉系统截然不同,它将品牌在世界各地零售空间的设计逐一区分开来,是以所在城市为灵感,采用了本土人才的设计以及当地建筑材料,并意图反映当地文化背景的一种设计方案。

(视频来源:Aesop)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独特的建筑空间设计理念,竟是由一个名为 Aēsop 的澳大利亚护肤品牌所提出的。你没有看错,这里提到正是那个与建筑、室内设计看似八竿子打不着边的护肤品牌 Aēsop ,部分读者朋友可能每天还用着 Aēsop 的产品系列,但大部分人甚至是 Aēsop 的顾客可能都没注意到一点 — 他们在每一家店铺上投放的巧思。

很难想象为什么一个护肤品牌偏偏要在建筑设计领域上大展拳脚,但今时今日从柏林、巴黎、洛杉矶、京都,再到新加坡等众多城市,这个品牌在全球已拥有了百余家店铺。而它们所有的店铺都在依照着 The Taxonomy of Design 方法学,营造出了千姿百态,仿佛环球旅行般的打卡集邮的效果。故而,今次挑选了数间Aēsop 在不同城市的标志性店铺,透过店铺巡游大概能为大家更直观的展现 The Taxonomy of Design 的效用。与此同时,亦可一瞥全球化背景下店铺空间的建筑之美。

 

纽约, U.S.A

将报纸作为建筑材料的纽约 Nolita 店

自 1851 年成立以来,《纽约时报》一直是纽约市的信息脉搏。作为当年入驻纽约市的首家店铺,Aēsop Nolita 店以纽约本地素材为灵感,将 2800 份回收的《纽约时报》旧报纸副本切割成了四十万条纸带,堆叠并绑定成工艺  “纸砖块”,并砌成了墙壁状。使这间夹在曼哈顿和伊丽莎白街之间的空间区域成为了一个沉浸式时间胶囊。

值得一提的是,负责该建筑的纽约本土设计师 Jeremy Barbour 故意隐藏文字作为美学元素的非常规方法。砌成墙砖的报纸页面边缘堆积所形成的涟漪接缝看起来仿佛像色块中的大理石纹,有着不俗的视觉效果。而报纸这一特殊材质也将继续与环境产生反应,年复一年的逐渐出现 “衰老” 迹象,像叶子从夏入秋般地渐渐变得黄枯,这件店铺也终将在纽约的历史页面中传递属于自己的时间证明吧。

(以上图片来源:Aesop)

 

布里斯班, Australia

采用双层结构设计的布里斯班 James Street 店

本就源自澳大利亚的品牌在本国拥有众多门店,但位于东海岸布里斯班的 James Street 店却因店内那形状不规则的半透明玻璃纤维罩而独树一帜。

这个奇特玻璃罩的形状受到了Anish Kapoor 的雕塑所的启发,采用了在划艇、冲浪板和游池制造业中常见的玻璃纤维材料,更是代表着这个拥有壮阔海岸线的地区显著的户外运动文化。透过外层建筑的窗户,能略微瞥见这个怪异结构的轮廓,像留声机喇叭一样延伸的形状有着能将声音柔和放大至店外的声学效果,而打破固有建筑形状的界限,整个店铺所传达出的模糊美学亦十分巧妙地融合在了这座活力都市之中。

(以上图片来源:Aesop)

 

伦敦,United Kingdom

英式田园小屋一般的伦敦 Richmond 店

Richmond 位于泰晤士河的一段弯曲河道附近,从都铎王朝开始便是最受英国皇室钟爱的休闲胜地。正因有皇室成员光顾,这个地区逐渐建起了众多公园和庄园住宅。

店铺位于一座乔治王时期的老建筑内,设计灵感则来自著名家居摄影师 François Halard 的居所,有着标志性的英式田园家居风格。店铺中央的圆形陶瓷水槽、粗糙的木地板、磨损的皮箱、斜铺在地面上的丝绸地毯和超大白瓮可都是老物件儿,并一起让乔治王朝时期的建筑遗产重获新生。如果你能体会探索一片未知领土的的乐趣。那么这间店铺空间足以满足人们 “窥探” 的欲望。无论是斑驳墙面与家具的相映成趣,还是店铺一楼的下沉式起居室布置,都仿佛像是真的有居民生活的房屋一般。

(以上图片来源:Aesop)

 

圣保罗, Brazil

“展现对立的现代主义” 圣保罗 Oscar Freire 店

圣保罗是巴西乃至南半球最大的都市,也绝对是一个充满融合与对立之美的地方。想必没有谁比土生土长的圣保罗建筑师 Paolo Mendes da Roch 更懂得城市精髓。这位设计大师曾是建筑领域最权威之一的普利兹克奖得主,运用自己最擅长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他也在这家 Oscar Freire 店中为自己的家乡唱诵了一幅礼赞。

走进店内,最引人注目的一定采用了传统技艺的烧彩地砖,古老的纹路泛起历史的斑驳感。店内中央有一件波浪形边缘的大型悬浮柜台,大面积未加涂饰的混凝土则正是巴西现代主义建筑的标志型材料,它在这个城市的建筑中处处可见。侧墙上覆盖着镜子则增加了空间感与现代感。店铺中黑色皮革材质的椅子也是由设计师本人所设计,呼应着简洁造型的现代主义设计信条。将不同材料、图案有机统一,也最终契合了圣保罗的多样对立及不断融合。

(以上图片来源:Aesop)

 

洛杉矶, U.S.A

“西海岸的度假时光” 洛杉矶 Cenntury City 店

与美国东岸城市纽约截然不同,西海岸的洛杉矶别有一番风光。Aēsop Cenntury City 店借助色彩具象展现了洛杉矶的休闲文化。这家店位于洛杉矶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区,这片区域建于上世纪 60 年代,亦曾是福克斯制片厂的外景场地。

店铺的设计风格是很好辨认的 “蔚蓝色后院泳池”。要知道的是长期以来,泳池在加州各地的休闲文化象征。像是居住在洛杉矶的艺术家 David Hockney 更是采用过泳池成功构建过独特艺术作品。3942 块蓝色弧形陶瓷砖片覆盖了所有店内的地面、墙面、柜台和置物架。仿佛瞬间使人置身于半透明的水面之下。店门由可活动的玻璃板组成,使这间店铺可根据人流量灵活调整门面大小。而龙血树盆栽、低矮安乐椅等装饰则一起拼凑出了美国西海岸城市鲜明景象。

(以上图片来源:Aesop)

 

柏林, Germany

向工业特质及包豪斯致敬的柏林 Mitte 店

德国柏林 Mitte 区,在柏林墙倒塌之前是仅有的两个横跨东西柏林的区域之一。在上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Aēsop 米特店所在的 Alte Schönhauser 大街也是艺术与文化聚集的中心。故而这间店铺在设计之初便有着向柏林固有的工业特质及包豪斯运动致敬的含义。

这家绿色小店由德国本土的视觉设计工作室 Weiss-heiten 打造,设计者受到 Gerhard Richter 的单色画启发,将用手工制作的绿色粗混凝土砖片覆盖在整个店内空间,斑驳的淡绿色视觉效果恰似 20 世纪中叶德国公共机构的大楼内部。翡翠绿色旧式台灯、低矮的包豪斯风格座椅,还有从农场回收的上世纪 50 年代的水槽,仿佛都在绘制一幅柏林灿烂历史遗产。将理性设计与浓烈色彩加以碰撞,似乎也印证了实用主义与非凡创造力的水火可容。

(以上图片来源:Aesop)

 

东京, Japan

“侘寂”日式美学,东京 Aoyama 店

日本东京青山区坐落着的 Aēsop Aoyama 概念店,由 Schemata 设计事务所的建筑师长坂常所打造。这间设计体现了日本独特的 “侘寂” 理念。这种从佛教三法印派生的概念是日本传统美学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它代表着一种以 “不完美” 和 “终将衰退” 为核心的日式美学。

店铺大隐于市蛰伏于一座普通钢筋混凝土建筑内,粗糙的工业外壳的内部,充满了设计师从东京一座废弃房屋回收得到的旧木材,这些旧木材经过重新改造,被制成高耸至天花板的置物架和木桩装饰物。而将旧木材无规律的拼接,更进一步突出了其本身蕴含的差异性纹理和色彩。

(以上图片来源:Aesop)

蜿蜒曲折的天花板管道自然露出、混凝土地面经过打磨后带着划痕,这些 “未经修饰” 的美感再叠加上半透明绿色合成树脂材质的工作台桌面,无一不将日式美学内涵巧妙地彰显。

 

多年前在墨尔本 St.Kilda 海湾边,将狭窄的地下停车场坡道改建成了首家实体店的起点,或许就已为这个品牌在建筑设计领域定下了不寻常的基调。从最开始就已了解并充分重视了空间设计对于品牌的巨大价值。随后几十年来,他们在每间新店的打造中都要努力融入本地多姿多彩的环境,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并借充分鉴其文化和历史。

虽然大多数人都懂得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但像 Aēsop 一样将本地化分类设计贯彻的如此彻底,却极为少见。选择本地设计人才,建立起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大概是他们能收获良好效果的秘诀。与此同时,看似千变万化实则又有着内在协调统一的效果最为难得,这或许是通过调和差异,在汲取本地文化的同时,找寻品牌与当地社区间相通之处而达到的。尊重每一种不同文化、拥抱差异并实现内在协调统一。恰恰正是很多国际化品牌所正在忽略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