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 - Nov 6, 2014 by Myk

重温大师之路,H&M 设计师系列 10 周年全程回顾

2004~2014。转眼十年走过,H&M 用最直接的方式统治了时尚,设计师系列一次又一次令人痴狂,今天 NOWRE 便与您重温 H&M 十年传奇大师之路。

当瑞典时尚巨臂 2004 年宣布与老佛爷 Karl Lagerfeld 展开合作之前,恐怕没人会将这两个价值悬殊的品牌联想在一起,也更不会有人意识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转眼已经 2014,纽约设计师 Alexander Wang 的加入正式为这第一个十年画上了完美的句号。Maison Martin Margiela、LANVIN、Versace 等等高端设计大牌由于价格的局限性常常另普通人难以企及;快时尚领导者 H&M 的介入则彻底打破这一格局,惊艳的设计品上挂着平易近人的价签,无疑为众多时尚爱好者所追捧。藉此 Alexander Wang x H&M 系列的发售,NOWRE 今日便为您送上十年 H&M 设计师系列巡礼,回顾传奇之路上的每个足迹。

 

* Karl Lagerfeld for H&M  2004

30 余款,25 分钟内售罄。作为 H&M 推出的首个设计师系列,Chanel 设计师 Karl Lagerfeld 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空前盛况。“原本是计划持续 2 周的,没想到短短 25 分钟就卖完了,有的人甚至几秒钟就买了数十件,难以置信。”Karl Lagerfeld 并未由于 H&M 的平价路线对设计有所马虎,他本人也表示这次的合作完全与对待 Chanel,FENDI 等品牌是一样的,“希望每个人都能买到我的设计。”

虽然 H&M 的第一次平价大牌计划获得了巨大成功,但 Karl Lagerfeld 随后便宣布再也不会与其合作,原因就是 H&M 并未对产品有足够数量的准备,导致最终大部分人仍旧无法拥有,后期高达几十倍的炒价也违背了老佛爷的初衷,让原本有可能继续合作的期待化为泡影,再想要感受 Karl Lagerfeld 的设计,只能回到最初的 Chanel 了。

Karl Lagerfeld for H&M 系列虽然算不上完美结局,但为接下来的十年经典翻开美好的一页,传奇之路就此开始。

 

 

* Stella McCartney for H&M  2005

作为 Paul McCartney 的女儿,Stella McCartney 从小就受到万众瞩目。在完成了美术与设计学业后,Stella McCartney 渐渐走上设计师之路,2001 年成立同名品牌 Stella McCartney,以极富个人主义色彩的设计迅速占领女性市场。2004 年 Stella McCartney 与运动经典 adidas 展开首次合作,这也为联手 H&M 打下了一定基础。H&M 当然也正是看中了 Stella McCartney 的个人影响力以及设计经验,决定任命她为继 Karl Lagerfeld 后的第二位设计师系列人选。

对女性的独特理解无疑是 Stella McCartney 的最大优势,此次推出的 40 款服饰带有浓郁的个人风格,再加上名模 Kate Moss 的助阵,对买不起 Stella McCartney 品牌的女性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机会。可事实上到了发售那天,2004 年熟悉的一幕再度上演,大批买家早早到场排队,开售瞬间引发哄抢。“Back off my dress,Bxxxh!”纽约时报用鲜明的标题还原了当时的情景,至于 69.9 美元一条的牛仔裤,恐怕比 Hermès Birkin 包还要难买到。人们仿佛根本不在乎买到的是什么设计,只在乎买到的是不是 Stella McCartney。这次看似女性福利的设计师系列最终还是未能满足庞大女性卖家的需要。但起码对 H&M 来说,设计师系列并未在 Karl Lagerfeld 系列后终止,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延续。

 

 

* Viktor&Rolf for H&M   2006

转眼间来到了 2006 年。如果说与 Karl Lagerfeld 的合作只是一个大胆尝试的话,那与 Stella McCartney 的成功则更坚定 H&M 继续将设计师系列延续下去的决心。第三乐章中,来自荷兰的设计师双星 Viktor&Rolf 成为最终人选。Viktor&Rolf for H&M 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第一次带有“主题”色彩的设计师系列,二者仿佛是把这次设计改编成了一部美轮美奂的爱情故事,将大量心形图案刻绘在女装中,而男装则选用箭头作为标识主题,让“爱”这一美好表达贯穿了整个系列。更惊艳的是这次 Viktor&Rolf for H&M 除了基本款式的服饰外,还包含一套女性婚纱与男性礼服,似乎是唯美爱情故事的圆满结局。要知道售价 300 美元的婚纱虽然比不上 Vera Wang,但一定比你能找到的大多数婚纱要好太多,其实这也正是 Viktor&Rolf 的一贯设计风格,优雅、高贵、精致,富有想象却不失内容。

 

 

* Roberto Cavalli for H&M  2007

在典雅、简洁的设计之后,H&M 终于决定玩点新花样了。意大利在时尚界的地位有目共睹,这里是孕育奢侈品牌的天堂,设计人才同样层出不穷。以狂野设计见长的 Roberto Cavalli 成为与 H&M 合作的首位意大利设计师。Roberto Cavalli 热爱女性魅力,他希望用自己的才华让每个女性都能表达自己鲜为人知的另一面,H&M 恰好又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平台,Roberto Cavalli for H&M 便应运而生。此次合作 Roberto Cavalli 交出 20 套男装与 25 套女装的骄人成绩,一经亮相便引发时尚轰动:狂野兽纹元素、耀眼材质加持,仿佛只在狂欢节才有的热情被 Roberto Cavalli 挥洒到无以复加,性感魅惑已经不足以表达。发售当日,Roberto Cavalli 站在楼梯间目睹了争相购买的人们为了这个系列而大喷 F-word B-word,疯狂之极,恐怕他们更能将这种“狂野”展现吧。

 

 

* Comme des Garcons x H&M  2008

为了开拓更宏伟的时尚战场,2008 年 H&M 将目光对准亚洲。一直以来国民品牌 Uniqlo 对日本乃至亚洲都有着巨大占有率,为了打破这种一家独大的规模,H&M 决定联手最顶尖的设计师来引起疯狂。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Rei Kawakubo)无疑就是最佳人选,她对波点的运用和不规则剪裁的设计思路成为时尚界极其鲜明的一面旗帜。“我对设计与销售之间的平衡非常感兴趣,当然对我来说设计永远是第一位的。能够将 Comme des Garcons 的设计引入没有 Comme des Garcons 的店铺中令我很兴奋。”川久保玲也对此次联手展现出非常高的热情。Comme des Garcons x H&M 系列也首次带入定制中性香水,为产品的扩展做出示范。服饰方面延续了鲜明波点与不规则剪裁拼接等方式,在川久保玲独特的美学概念角度下,呈现出的每一件单品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外在与细节,时至今日,拥有 Comme des Garcons x H&M 仍旧是每一个时尚人的愿望。为了表示对川久保玲本人的尊重,这次发售也特意选址日本首发,结果当然还是重演前几波设计师系列问世时熟悉的场景,那一天原本就不是很大的岛国仿佛显得更为拥挤。

 

 

* Matthew Williamson for H&M  2009

在尝试过多种风格的服饰后,H&M 再度重返欧洲市场,此次 H&M 选择的就是素有时尚万花筒之称的青年才俊 Matthew Williamson。对印花与色彩的解析向来都是 Matthew Williamson 的拿手好戏,Matthew Williamson for H&M 当然也是如此,绚丽的颜色与轻盈材质的配合让整个夏天都变得鲜亮起来。在获得巨大成功后,H&M 这次改变了营销方式,首次将独立设计师系列分为两个部分发售,这一成功策略无疑再度另顾客痴狂。另外值得关注的当属设计师 Matthew Williamson 也在这次合作中首尝男装系列设计,在 H&M 的帮助下完成这一期待已久的愿望得以实现。Matthew Williamson for H&M 也为身处金融危机的英国注入强心剂,让人们看到了时尚帝国的巨大潜质。

 

 

* Jimmy Choo for H&M  2009

也许是对上半年的这次英国之旅太过留恋,H&M 在 Matthew Williamson for H&M 之后并未急于离开,转而携手奢华配饰品牌 Jimmy Choo 完成了英国行的第二篇章。以鞋履与包袋著称的 Jimmy Choo 曾经一度是戴安娜王妃的皇室御用,名媛们也对其偏爱有加,能够携手 Jimmy Choo 则成为 2009 年 H&M 设计师系列之路走得最为成功的一步。此番 Jimmy Choo for H&M 特地打造的一系列高跟鞋款及包袋更是引发无数女性的空前哄抢,毕竟能以如此低廉的价格享受皇室待遇是每一个女性的梦想。不得不说的是 H&M 对英国的感染力有够强大,在成功促使 Matthew Williamson 开创男装系列后,这次又让 Jimmy Choo 为买家带来首个成衣系列。无数的第一次被挖掘后,H&M 的影响力再度迈向新高度。

 

* LANVIN For H&M  2010

浪漫气息满载的法国对时尚来说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奢华代表 LANVIN 更是高贵气质尽显。虽然连 LANVIN 方面都表示从未想过染指平价快时尚领域,但已经有过众多联手大牌设计师经验的 H&M 还是让不可能变为现实。精致的细节展现与奢华的设计风格成为 LANVIN For H&M 的经典代表,剪裁上的用心与浪漫气息着实有够惊艳,如果没有任何说明,你很难辨认出这是平价 LANVIN。在所有单品释出后,人们惊呼平价 LANVIN 终于来了。不过设计师 Alber Elbaz 仍旧没有松口的意思:“与其说是 H&M 将 LANVIN 变得平易近人,不如说是 LANVIN 将奢华带入 H&M。”发售情况当然再度刷新纪录,为 2010 年的时尚历史留下最为绚烂的一笔。Lanvin For H&M 无疑在 H&M 整个设计师计划中有着最为重要的影响力,它的存在不单单是对 H&M 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开始让人们产生幻想与期待,LANVIN 都来了,还有什么不可能?

 

 

* Sonia Rykiel Pour H&M  2009.2010

事实上,在与 Lanvin 合作开始之前,H&M 已经踏入法国时尚了。虽然 LANVIN 的光芒太过强烈,但作为全球唯一完全独立运营的家族性时尚企业来说,能够吸引 H&M 的设计师计划的确证明了 Sonia Rykiel 的影响力。“针织女王”是所有了解 Sonia Rykiel 品牌的朋友送给它的最高美誉,不过这次 H&M 在 2009 年末首次带来的并不是最为抢眼的主线设计,而是以内衣系列预热,紧接着在 2010 年初发售的第二部分才是大家更为期待的 Sonia Rykiel Pour H&M。擅长挖掘女性魅力的 Sonia Rykiel 将设计思路延续,精致、现代,同时又带着一点点法国傲慢情节,精彩之极。另外 H&M 在这次合作中再度开辟新领域,首次带入的童装部分颇有一种时尚从娃娃抓起的味道。

 

 

* Versace for H&M  2011

在 LANVIN For H&M  2010 获得空前反响之后,H&M 决定继续延续这一风格路线。这次来自意大利的 Versace 用华丽姿态吸引了 H&M 的注意,这也使得 Versace for H&M 成为继 Roberto Cavalli 后又一狂野力作。其实也不难发现,二者多少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更有甚者称 Roberto Cavalli 其实就是“穷人”版 Versace。这次合作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 Versace 将狂野印花与铆钉的结合,惊艳质感满载。Kanye West 等时尚名流的示范也对 Versace for H&M 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不得不提的还是发售现场,即便在安保措施准备到很完善,还是出现了大幅哄抢的画面,“第一个冲进店的人用胳膊疯狂的将能看到的每件衣服揽入怀中,无论是什么。店员不得不用吹哨子的方式提醒规定时间快到了。有人甚至在前一晚就开始排队,可仍旧买不到想要的外套…”不久在网络第二次发售的时候也是秒速 Sold out…

 

 

* Marni at H&M  2011

Versace for H&M 结束短短 5 个月之后,H&M 又携手同为意大利品牌的 Marni 来打造又一辑设计师系列。Marni 仿佛艺术家般的气质俘获众多女性的心,所以这次企划一经曝光,便引起瞩目。不过 Marni for H&M 系列多少还是做出了改变,并未像前作一样完全个人浓郁色彩展现,Marni 将经典稍加改变,在男女装中加入之前未使用的元素,使得整体新鲜感十足。对 Marni 的粉丝来说也是幸福的,毕竟相比于前作 Versace for H&M 来说没有那样难以触及,之后在网路上的价格也没有被炒至天价也算是为数不多的“诚意”之作了。

 

 

* Maison Martin Margiela for H&M  2012

比利时解构大牌 Maison Martin Margiela 与 H&M 的合作十足算得上是最为成功的一次营销。从前期名流们争相示范,到后期店员手持木牌身着白衣整齐划一的在街头预告,着实吊足每一个买者的胃口。Maison Martin Margiela for H&M 系列中的每一款都将解构美学展现到极致,优质的材料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笔者有幸也“加入”过这一次的排队购买中,H&M 会分给每个人不同颜色的手环,上面标注着可以入店购买的时间,这一举措也多少遏制了可怕的哄抢,不过女装 15 分钟的选购时间还是对女性朋友们定力的一大考验…除了天后王菲示范过的那件“棉被”羽绒服之外,基本都被抢购一空。

 

 

* Isabel Marant for H&M  2013

转眼来到了 2013 年,H&M 已经成功摸索出了一条相对成熟的路线,所以看起来并不需要在找一些奢华大牌来做宣扬。法国设计师品牌 Isabel Marant 这次收到 H&M 邀请完成新合作。新生代设计师 Isabel Marant 讲求的是舒适、自然的轻松美丽,与 Maison Martin Margiela 所走的路线不同,所以 Isabel Marant for H&M 也相对实穿性更高,而且与 Matthew Williamson 一样,这次合作也是 Isabel Marant 首次涉足男装设计,或简洁或热情的男装部分也让我们看到 Isabel Marant 对男性服饰的领悟与潜质。

 

 

* Alexander Wang x H&M 2014

今年恰逢 H&M 设计师系列企划整整十周年,美籍设计师 Alexander Wang 在上半年便宣布将携手 H&M 打造十周年最终章。从已经陆续发布的单品和造型图集中又再次感受到了不同的 H&M。Alexander Wang 将运动美学与街头时尚完美结合,采用简单色系与大面积个人 Logo 做出标识,从外套、T 恤等单品到拳击手套,每一款都带有浓郁 Alexander Wang 鲜明色彩,价格公布后我们不禁再度捏一把汗,恐怕又是一场血雨腥风般的抢购大作战。不过本次采用网路提前一小时发售的方式相信还是会有分流效果的,这也让更多朋友有机会接触到 H&M 设计师系列。

 

昨日 NOWRE 曾为您带来世界各地买家为这次 Alexander Wang x H&M 彻夜排队的盛况,热情丝毫不减当年。今早 7 点 H&M 官方店铺开售不到 1 小时之内全部售罄;8 点实体店铺开门的一瞬间各路买家涌入开始疯狂席卷,不少朋友表示并未买到心仪的那件,但能入手已经实属不易。据了解,现在 Alexander Wang x H&M 系列单品已经开始以炒价流通于网络,从加价几百到发售价翻倍不等。不得不说,H&M 再度获得了预期结果,十年最终章完美收官。

 

2004~2014,十年间 H&M 用最直接的方式统治了时尚,将奢华带入平价这一极富吸引力的理念让全世界人们为之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虽然设计师系列完整意义上来说只是一次成功的营销,可由此开创的无数个先例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其中巨大的潜力。据说 H&M 给每位设计师的报酬约有数百万美元,但 H&M 从中获得的利益已经远超于此,毕竟需要的就是影响力,而借助已经有一定声望的平台为自己助力无疑是最聪明的选择。

 

在这众多设计师系列发布期间,H&M 也签下过 Madonna、David Beckham、Anna Dello Russo 等名流做个人推广,成功将快时尚理念渗入每一角落;而且偶尔穿插的谣言也更侧面推动了关注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谣传 Givenchy 与 H&M 的合作,虽最终未能实现,但单凭这一个信息就再度让 H&M 重返话题红榜。当然这样的做法也未受到所有人的认可,有人认为哄抢的方式根本就是对时尚的亵渎、也有包括 Karl Lagerfeld 在内的多为设计师便对 H&M 货源准备有限的营销方式表达了很大不满,毕竟刚发售便炒至天价的做法极大违背了奢华走进平价的初衷。H&M 解释说这样的做法就是为了保持新鲜感,而不是在货架上摆满几周直到无人问津。

 

无论怎样看待 H&M 设计师系列,这个从开始到幻想猜测变为惯例的实现已经走过十年路程,也积累了无数优秀的作品,真正意义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奢华品牌的魅力,这就是积极的一面。未来究竟 H&M 还会不会为我们送上更多不可能的十年?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