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那些对 NOWRE 编辑团队感到好奇的读者朋友,我们又重新调回了这个由编辑部成员组成的分享栏目「本周心水」。今后的每个周日晚上,编辑部的同事们都会在这里为各位分享他们的一些个人事物,也许是刚入手的一个东西,也可能是发生在这周的一件事,甚至只是一通胡言乱语…

DIKA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 养牛一年 」



十几年前第一次听到「养牛」这个词,当时在我概念里的养牛还只存在于牧场里面的场景,当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时,我就像尼克杨的表情那样,真没想过世界上有另一外种「牛」还能这么「养」…

我和当时给我介绍「养牛」知识的朋友都是一家服饰店里的售货员,每天都能看到他穿着这裤子上班工作,每当店铺上新到货他都会抢着搬货,并呆在仓库里整理货架。我开始还觉得自己刚踏进社会就碰到了一个好同事,他是真的很热爱这份工作,对其他同事也很好,结果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这过程里能更好的给他的牛仔裤养出好看的水洗猫须,看来当时的我还是太天真了。

后来我还发现,其实很多人踏入「养牛」领域的第一个对象都是 Levi’s®,好像大家在这方面的选择都挺划一的。虽然我自己并没有「养」过,但开始了解后也看过很多人发布在网络上的效果图,可以很肯定的说,从原浆牛到「养」出色落的效果,这过程虽然很长,但裤子的颜色、猫须和褶皱都会显得更加饱满和自然,这跟市面上很多加工而成的水洗牛仔裤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

最近看到 Levi’s® 发起了一个「养牛一年」的活动让我想起了上面这段回忆,他们正在赞助着美式复古文化平台 33oz 举办的第十届「养牛大赛」,还专门弄出了很适合入门者参考的一些「养牛指南」。通过像微博、论坛这样的平台让大家分享出自己「养牛一年」里的心路历程,相互交流。

我觉得对于很多对美式复古、丹宁制品感兴趣的朋友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牛仔裤作为淘金时期的工作服,到经历一二战并从上世纪中期由美国普及到全球,再到后面复古文化的诞生…这个服装品类可谓是见证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而如今,牛仔裤还拥有了像「日记本」一样的功能,记录着个人的生活点滴,再看看如今我们「过季即弃」的衣柜里面,还剩下多少东西是可以富有这么多意义的?

Myk

万物都爱我,也怪我不争气



「 没想到 Fake 也有『正』的预知 」



本周 Supreme 与村上隆合作出品的 COVID-19 限定 Bogo Tee 应该是今年的 Supreme 重磅 Top 3 之一,目前市场价已经 5k+。最初在 Instagram 刷到的时候,本以为又是恶搞,但看到官方宣布后还是会心一笑…因为其实早在几年前,逛街看到一个 fake 集合店中就有这件在售;除了现在的官方印花外,村上隆的太阳花、迷彩等其他热门图案和 Supreme bogo 的融合款也有,万万没想到数年后 fake 的创意竟然成真了。很多不可思议或是有趣的组合眼下或许无法想象,这次突如其来的惊喜也印证了并没有什么不可能。

虽然这次的 bogo 又是买不起的远观单品,但应该可以开始联想其他组合了吧?

Xue

码字的



「 川久保玲的不评价 」



最近入了一本《川久保玲:边界之间的艺术》,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策展人 Andrew Bolton 所著的关于设计师展览的书籍,蛮厚一本,看介绍说有十万字的采访与 200 多张作品以及川久保玲的手绘稿。在开头的内容里,设计师和 Andrew Bolton 有一场对话,大致聊了聊生涯作品和此次展览的一些话题,熟悉川久保玲的朋友们一定知道,这位设计师素来不喜欢任何形式的采访,这在两人对话开始她就再一次表露出来。而过程中,Andrew Bolton 会阐述一些个人对设计师作品的看法,或者说理解,但川久保玲的回应基本上是不予置评,不会参与到任何关于自己作品的讨论中。在对话里她也多次提到,了解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去看她的设计。

《边界之间的艺术》涵盖了 CDG 1981 巴黎首秀以来到 2017 年的作品,可以说跨度极大,而大都会博物馆并没有采用常规的年份、季度顺序作为展览的陈列方式,Andrew Bolton 构思了多个二分法的主题,如设计/非设计,从艺术和时装的角度呈现几十年来的 CDG 革命。川久保玲的个人拥趸想必已经早早购入了,想要对 CDG 品牌有更深了解的朋友们,可以买来消化一波。

Liz Gioro

narcissist.



「 探究 COCO CHANEL 的衣品,不妨看看这几部电影 」



最近因为选题的原因看了不少时尚题材的影片,而说起经典时尚风格便不得不提到设计师 Gabrielle Coco Chanel。不少人应该都看过 Audrey Tautou 主演的那部《时尚先锋香奈儿》亦或 Christian Duguay 导演的《香奈儿传》,实际上除了这类传记电影,随着电影艺术在二十世纪的西方世界迅速兴起,电影公司早在 30 年代便找上了 Coco Chanel,邀请她为片中角色打造造型。这便成就了首部 Coco Chanel 参与造型的好莱坞电影《Tonight or Never》,此后她也曾与数位法国导演合作,包括了《Le Quai des Brumes 雾码头》(1938)、《La Marseillaise 马赛曲》(1938)、《The Human Beast 衣冠禽兽》(1938),以及《Boccaccio ’70三艳嬉春》(1962) 等等。大家不妨也试着在这些影片里,找找 Coco Chanel 的造型踪迹?

Claire Xu

Can It Be All So Simple!



「 疫情期间,品牌也愈发适应当下的创意形式… 」



此段时间以来,无法进行正常拍摄活动的时装品牌也开始绞尽脑汁地发挥创意,如何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创造有吸引力的宣传内容,这对品牌来说比以往更有挑战性。而 Jacquemus 的这组「JACQUEMUS AT HOME」2020 春夏大片可谓用最简单的形式实现了品牌创意性。就连我起初打开 Instagram 刷到 Bella Hadid 发布的这组照片,不仔细看文案也以为是她的居家自拍。这组大片是通过线上 Face Time 拍摄,通过 Bella 与摄影师 Pierre-Ange Carlotti 的互动而拍摄完成,成果就像是在居家视频里随意抓取出来的图片一样,非常有「女友视角」的既视感。相比较传统大片,这种亲民而自然的形式似乎更让人有购买欲了… 

LIN

Fxxk Social Media,Be Cool In Real Life



「 一双 35 年前的
机能Air Jordan I 」



1985 年 10 月,乔丹左脚骨折,几乎整个赛季他都在场边观赛,当时 Nike 为他定制了一双「REHAB S.O.S Air Jordan I」,在原本的鞋型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额外的脚踝支撑,并穿过鞋帮通过扣带固定,有助于乔丹的脚踝保护和恢复。由于前几天纪录片《The Last Dance》的上线,这双看起来很具有「机能」感的特别版本的故事再次被翻了出来,上图便是 Rework 玩家 @mr_sabotage 的重制还原,在 35 年后今天再看到,还挺有意思的。

MEL

临时工



纪录片让我『见一个爱一个』…



最近正在追 Netflix 最新推出的 Michael Jordan 纪录片《The Last Dance/最后之舞》,这套剧集一周以来在网络上有着超高的讨论度,让我这个足球粉也燃起了一丝兴趣。目前刚看完两集,对得起豆瓣 9.7 分的超高口碑,《最后之舞》确实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除了讲得一手好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几十年前那些珍贵的影像素材,作为 95 年出生的人,我也算是终于感受到了 Jordan 那种制霸全联盟的威慑力。刚好上周的时候和同事聊天,谈到了 Travis Scott 的《Look Mom I Can Fly》和 A$AP Rocky 的《SVDDXNLY》,发现我对这两个人产生「路转粉」的想法正是因为看了这两部纪录片。这可能也是纪录片最大的魅力之一吧,虽然乍一看没有类型片或是爆米花片那样紧凑的节奏、精心编排的故事,但是胜在真实,能让你完整地走过一遍故事,因此带来了更多思考,也就更让你可以对片中的人物产生共情。所以也不能说我是「见一个爱一个」,只是深陷纪录片的魔力中无法自拔而已,相信有不少朋友都有同样的感觉吧?

KWIZ

SMOKING HEALS.



「 游戏,真的能『改变生活』? 」



一直以来我们认知中的二次元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交流,大多都是以三次元现实世界作为主导,进而在游戏、动画等二次元领域中产生「映射」,但实际上二次元文化对于现实世界的影响一直都不落下风。


近日,一位在上海市区穿戴「外骨骼」设备的外卖骑手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而在围观这位「科技骑手小哥」现场,也有人喊出一句「这《死亡搁浅》啊」。在 2019 年下半年小岛秀夫工作室推出的游戏《死亡搁浅》中,游戏主人公则需要穿戴减轻负重的「外骨骼」设备在游戏世界中完成「送快递」的主线任务;而据相关人士介绍,这位外卖骑手所佩戴的外骨骼设备同样是为了减轻骑手负重、令其能够在高峰期提高工作效率而设计,如此创意灵感或许正是来自于《死亡搁浅》。

我们时常从「科技番」中汲取改变现实世界的灵感,而此时也不免「幻想」一番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穿上「外骨骼」设备的样子了,到时候不如再相约一起「送个快递」?

如果你乐意,也可以在下面的留言区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这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