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靠发一些图片就能获得关注,还能转化为流量甚至变现?这事似乎在当今时代也不算太过稀奇。或许你也有多多少少关注过一些这样的账号:它们发布的图片往往没有联系和具体想要表达的含义,也不配文字,但总能单单凭着图片本身所包含的事物和美感就吸引到你。比如一幅景色图、一双做旧的球鞋、一件 Margiela 的 Archive 单品,又或者是一张 NIGO® 早期的老照片…
这种被称之为「Mood Board」的模式似乎成为了一种流行,无论是 Instagram、微博还是小红书,你总能发现类似的账号,但如果要找出一个可以当作讨论对象的典型例子,那么如今耳熟能详的 @hidden.ny 或许最合适不过。
相信很多人已经有在关注了? | Via @hidden.ny
这个匿名的神秘账号在近年来收获大量关注,如今已经拥有 50 万粉丝,其中也包括 Virgil Abloh、Pharrell、 Ronnie Fieg 等耳熟能详的业内名人。靠着一手「意识流」的品味分享成功收获流量,并将其影响力巨大的 Instagram Mood Board 模式转变为一种「工具」。如今,它还成为了产品发布和设计咨询的平台,甚至创建的附属品牌也火遍了全网。
所以,它是如何靠着 Mood Board 模式一步步获得成功的?接下来你就能窥探到答案。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想借此和大家聊一聊,到底 Mood Board 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塑造风格并且影响屏幕前的你们。
@hidden.ny 这样的 Mood Board 账号,如何吸引关注?
分享类型相当广泛 | Via @hidden.ny
实际上,@hidden.ny 背后的运营人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图片分享爱好者」。早在 10 岁一次旅行中,在唱片商店里迷上说唱组合 N.E.R.D. 和 Pharrell 之后,借此机会接触到 NIGO® 和 BAPE® 等一系列日本品牌和里原宿文化,并在后来开始对街头和时尚服饰感兴趣。
所以你经常能在这个账号里看到 NIGO® 和 Pharrell 的旧照 | Via @hidden.ny
而在伦敦时装学院学习男装设计毕业后,他曾为 Billionaire Boys Club 和 Common Projects 等品牌做过一段时间的自由设计工作。最初,他的 Instagram 账号只是一个能够收集设计灵感的平台,最终才一步步如滚雪球般发展成今天的规模。
这双火遍全网的袜子,你应该见过很多次了吧? | Via @hidden.ny
是的,这个账号的策划过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从 2000 年初开始,@hidden.ny 就养成了囤积照片和素材的习惯,且数量惊人。对于他来说,原本 Instagram 只是一个分享的出口,最后能够获得如此多的关注,单纯只是个美好的意外…
正如在设计中常用到的 Slogan 「Past,Present and Future」一样,他热衷于一些旧事物,包括许多年前 NIGO®、Pharrell 等人的杂志照片和 BAPE® 等品牌早期的一些宣传图和产品,而那些你看到的具有年代感的旧图,一部分是来自多年前保留的旧书扫描而成。
Via @hidden.ny
互联网带来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快速获取信息的便利,但与此同时,有时你会发现它的记忆比我们想象的要短暂得多。比如现在去 Google 搜寻关于千禧年时期关于各种品牌和名人的图片素材,实际上能够精准匹配的有效搜索结果并不多,也可能正是这种原因,@hidden.ny 的主页便相对集中地记录着某些类型的旧照,就像一个公开的信息库一样,让不了解过去的人们能够有所发现,经历过旧年代的人也可以唤起一些记忆和兴趣,更容易地找到「同好」。
如今,他不但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还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建立了一个以科普内容为主的网站 hidden.rsrch ,不过需要收费才能浏览 | Via @hidden.rsrch
当然, @hidden.ny 只是众多 Mood Board 账号里的一个典型例子,如今在 Instagram 上还有诸多类似的 Mood Board 或者记录 Archive 的账号,他们同样收获了大量的关注。
比如拥有 60 万粉丝的 @liljupiterr ,便有着大量的球鞋内容和「梗图」;@Archivings.Stacks、@Archived Dreams 等账号内容几乎围绕着时尚圈各大品牌的各种档案资料展开;@90sanxiety 则聚焦于 90 年代的明星、流行文化,@organiclab.zip 则是户外运动和服饰爱好者们的宝藏。
当然,还有数之不尽、大大小小的类似账号…
Via @liljupiterr/@Archived Dreams/@90sanxiety/@organiclab.zip
不难发现,虽然聚焦的具体领域各不相同,但这些账号归根结底都在借助 Mood Board 的运营模式获得了成功。如同 @hidden.ny 在一次采访中所提到的:「我希望我的影响力足够向人们展示出 Mood Board 的力量,同时希望这个平台能让大家进行沟通讨论。」
很明显,与品牌、媒体以及网红、KOL 的运营营销手法不同的是,这些匿名账号不再单纯靠着即时的产品信息、博主魅力获取关注,它们更多以内容、视觉、品味以及调性取胜,从根本上,这就是 Mood Board 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Mood Board 也是一种高效且便利的品味、情绪表达
Via The Sydney Stories
从源头上说,实际上 Mood Board 对于设计领域并不陌生,通常在设计过程中,建立情绪板是一种常见的表达设计与方向的处理办法。
情绪板通常指的是一系列图像、文字的拼贴,往往很多设计师会直接打印出图片贴在墙面或是板子上,随着内容的丰富会逐渐体现出由视觉形成的定义与情绪表达,这对于设计师和团队寻求方向、趋势以及与他人共享设计思维来说,都是一种非常高效、便利的方法。
Via Apparel Entrepreneurship
而 Instagram 的分享模式本身就是传统 Mood Board 的一种延伸,只不过是将这些图片聚集到同一个账号里呈现。当然,设计领域的 Mood Board 在相比之下要更具功能和目的性,而在 Instagram 上,特别是对于上面提到的这些账号来说,方向显然要随性一些,更像是一种意识流。
说到这里,还不得不提到一个品牌 —— JJJJound。之前也曾有介绍过, JJJJound 在推出产品并能够真正被称之为品牌之前,原本就是一个类似于分享创意的 Mood Board,而如今无论是官方 Instagram 还是官网的「Mood」板块,在发布关于品牌自身的资讯之外,仍然保留着这个传统。
Via JJJJound
其日常发布的这些图片之间并没有联系,究其原因,主理人 Justin Saunders 曾解释只是为了「分享」这个简单的目的而已。但有趣的一点是,这一分享模式和具有独特风格化的图片倒成为了品牌最具有特色的部分。
那些原本只是主理人 Justin Saunders 个人偏爱的照片,尽管没有任何标题、配文,但却输出着一种具有独特调性的「审美趣味」,同时也形成了 JJJJound 独有的调性,以至于对于熟悉它的人来说,当看到一些类似的图片时就会联想到它,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被 Justin Saunders 和 JJJJound 的「审美」所吸引。
Via JJJJound
而另一个这两年逐渐火热的品牌 Aimé Leon Dore,也在以类似的形式来传达调性,当打开它的官方 Instagram 账号时你就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Aimé Leon Dore 热衷于利用一些图片来阐释风格和新季度的设计灵感,比如皇后区的街道场景、建筑的室内装潢,又或是一件家具,看似和服装本身的设计并无直接关系,但你却能从中感受到它们之间一种氛围上的联系,与 JJJJound 几乎是类似的道理。
Via Aimé Leon Dore
这种模式帮助品牌在除了产品、Look 等等之外进一步塑造出风格上的完整性,甚至一定程度上本身就代表了这个品牌,帮助消费者找到一种品味认同,这对于品牌来说是如此,而上面我们所提到的一些账号,也同样以这种方式间接的影响着一些元素和风格的流行趋势。
Via Aimé Leon Dore
比如一些聚焦于 Archive 单品的账号,让当下这个愈发流行的趋势,进一步地曝光在消费者眼前,并且帮助他们了解更多平时不是那么容易触及到的相关单品和内容。
而近年来我们常提到的「Vibe」风,实际上除了在穿搭和单品上能够有所体现之外,分享图片的整体风格也同样是「够不够对味儿」的关键因素。有些账号则正是利用这一点吸引了不少关注者,当一系列对你胃口的 Mood Board 的呈现在眼前时,点击关注的这个举动就变得尤为自然起来。
Via @hidden.ny
除此之外,正如你看到的,不少账号内还能看到大量的球鞋、服饰和搭配图,有些是很多年前的款式,而有些则是最近推出的。相比于品牌官方发布的图片,它们的氛围则更为生活化和轻松,并且能给提供给关注者们一些不同的消费选择和穿搭灵感,最简单的道理是,往往一张好看的图片,有时就能起到「安利」的作用…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实际上如今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的 Mood Board 模式,它的本质在于:将风格和情绪「可视化」,并且以最直接的方式传达给你。
它对于 @hidden.ny 这样的账号甚至是 JJJJound 这样的品牌来说无比便捷,往往只需一些图片大概就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氛围,比文字要来得直接。而对于屏幕前的你或者消费者来说,也很容易找到一种品味认同感,这或许…就是 Mood Board 这种运营模式愈发流行起来的关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