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只有一个,但通往美的道路却有两条。一条叫美术(Fine Art),一条叫工艺(Craft)」。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柳宗悦在其所著的《工匠自我修养》中,曾有过这样对美的独到注解。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 | Via art design

从衣食住行到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物件,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逐从未停止,这个过程也建构了不同时代之下人们对艺术、对美的定义。拿历史久远的景德镇陶瓷来说,古往今来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平凡的陶瓷经过了烧制、图绘,以及人们的使用,就产生了与人亲切的器物之美。

再将目光汇聚现代社会,很显然,传统的「美术与工艺」也进行着现代化的演变,如今当我们对美好事物展开联想时,很难脱离五光十色的产品设计,它们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在外观和功能上也更顺应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

Via MUJI

比如,米色底纹、暗红色分段横线、原木器具、洁白简约的生活用品、棉麻质地的服饰,当你把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很快就能意识到这就是 MUJI (无印良品)。鲜明的品牌调性,以及品牌历史中像是田中一光、原研哉等传奇设计师的光环,MUJI 不仅定义着日式生活美学标准范式,在现代设计、品牌传播领域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一朵动人绽放的罂粟花


Via Marimekko

如果说 MUJI 是在用「纯朴、简洁、环保」的产品让人们回到生活本身,那么来自芬兰的国宝品牌 Marimekko 则是用来自大自然的灵动设计,为世界上的灰暗角落增添快乐色彩。Marimekko 在芬兰语中意为「Mari 的连衣裙」,20 世纪 50 年代,正值战争结束,主流时尚还相对比较拘谨,彼时 Armi 希望藉由色彩缤纷的生活用品将更多热情带进芬兰人的生活。

在 1951 年,Armi Ratia 与经营纺织工厂的丈夫 Viljo 在首都赫尔辛基共同创立了 Marimekko ,并推出一系列带有抽象派印花图案和缤纷色彩的连衣裙,这让当时的女性得以借用明艳鲜亮的服饰勇敢表达自我。再到之后,服装、手袋、家具用品再到厨房用品,灵动的印花图案一直就是 Marimekko 给予我们最为直观的印象。

Marimekko 1964 | Via Marimekko

Marimekko 2021 春季系列 | Via Marimekko

在 Marimekko 的世界中,每一个印花图案都有独特的代表意义,而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充满创意的 Unikko(罂粟花)。当时,设计师 Maija Isola 在 Armi Ratia 禁止以花卉设计图案的情況下设计出了罂粟花,Unikko 花纹以夸张的尺度,鲜亮的颜色打破了长久以来传统而规则的图案体系,而简洁的设计以及精神层面的积极作用,让罂粟花成为长久以来 Marimekko 品牌认知度最高,最受欢迎的经典图案。

Marimekko 经典罂粟花图案| Via Marimekko

多年来,Marimekko 所推崇的「反时尚」理念不仅成为一种风潮,更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生活方式,独具一格的传统印花制作工艺也使其成为风靡全球的芬兰设计品牌。

时间来到 2021年,恰逢 Marimekko 诞生 70 周年,Marimekko 再度将目光聚焦品牌历史中的经典印花制作工艺,带来了一系列创意新作。

Marimekko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Tiina Alahuhta-Kasko | Via Marimekko

对此,Marimekko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Tiina Alahuhta-Kasko 表示:「我们将通过 Maripedia 网上印花图库为大家展现品牌独树一帜的图案设计,同时还将携手多位艺术家和创意人士,推出特别合作系列,不仅如此,我们更会同其他热爱 Marimekko 的人们一起拥护兼容并蓄的品牌理念。」



设计语言和哲学理念的重新演绎


Via Marimekko

优良的质地、合适的形态、宜人的色彩,共同构成了 Marimekko 的美。这次 Marimekko 就品牌历史中不同印花图案和艺术流派为灵感源泉,邀请了屡获殊荣的芬兰设计师 Antti Kekki 和 Matts Bjolin,共同推出联名合作胶囊系列,以「传统与未来碰撞」(Heritage Meets The Future)为主题,共同探索印花制作的艺术之美。

Marimekko 印花艺术的起源来自于赫尔辛基的印刷工厂。Marimekko 引以为豪的「传统叠加染色术」融合「现代的数码印花生产流程」,「传统与未来碰撞」的魅力在这次联名系列中的一一呈现。

本次胶囊系列的设计师 Antti Kekki、Matts Bjolin| Via Marimekko

借此机会,NOWRE 也邀请 Antti Kekki 和 Matts Bjolin 对这次的胶囊系列进行了解读。「Marimekko 历史的基石之一是印花的艺术,这在今天仍然非常重要,印刷厂仍然在赫尔辛基运作。这也是品牌周年纪念的主题(印花的艺术),这也是我们想在胶囊系列中强调的。」

在 Marimekko,所有的元素设计都是来自整个创意团队,有设计师、艺术师,甚至任何一个为 Marimekko 工作的人,而这或许正是 Marimekko 保持创意能力秘诀。基于此,NOWRE 还与 Marimekko 一起邀请了 3 位不同领域的中国创意工作者,展开了一次关于创意、关于传统、关于未来的艺术探讨,希望通过他们对自身创意领域的独到见解,去影响更多对创意有着热忱的年轻人群。

leslie、邵琪、程鹏

装置艺术家、模特&自由摄影人、插画艺术家



「 个人观点的表达似乎也足以构成一件艺术作品」


首先,请先介绍一下自己吧。

Leslie:我是姚念宇 Leslie ,一个装置、布景设计/独立艺术家。

邵琪:我是邵琪,目前职业是一名模特和自由摄影人。

程鹏:我是程鹏,一位生活在上海的插画艺术家。

成长环境,以及受到的专业艺术层面的教育,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Leslie:我觉得这一点是环环相扣的。就好像 Henri Bergson 的 la durée, 时间绵延的观念,从小时作画,到做舞台设计,出国做 fine art,可能每个环节都隐隐相关,但又势必如此。

邵琪:我并非艺术专业出身,若谈及对艺术的启蒙,或许还得追溯回童年时期经常看到父亲在家里画画,还有那些随手可以翻到的绘画书籍,是他出于对美术的爱好而买来自学用的。在此影响下,我发现自己也渐渐对色彩产生敏锐感。父亲对我的支持也让我热衷于探索生活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也为我的创作热情打下奠基。

程鹏:我从小生活成长在农村,算是真正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后来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家人的支持考上了美院,走上了画画这条路。在清贫生活中父母的照顾和无私的爱让我终身难忘。农村的花草、动物共同组成了我生活和看世界的方式,去感受和发现温暖的爱,去寻找和记录可爱的事物,去绘画各种各样的花朵。

从今天的创意来看,「创作」似乎走上了一条融合传统与个人观点的趋势,你对这种创作行为如何理解?

Leslie:这是 Context(背景)跟 Content 的关系。我觉得任何一个创作者都会至少在初期思考或解决的问题,即自我表达,且融合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传统。「走上」这个词很好,但用在这里,我理解为所谓的「创作」刚刚走上正轨。

邵琪:「融合」本身已是一大创作趋势,东方与西方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在各类作品中都有得到过体现。而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在多媒体和多材质的引入下,变得更具包容和多样性。「艺术品」的概念被重新定义,个人观点的表达似乎也足以构成一件艺术作品。如此的创作行为在我看来,就好比是打破传统后重新对话「传统」,或许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传统艺术的复兴。

程鹏:在我看来艺术创作会有很多不同的切入点去激发创作者的灵感。首先艺术创作本来就是创作者主观的情绪表达所以个人的观点会成为一个常量一直存在,而传统元素类似于一个变量的存在搭配。这几年的趋势造就了这一风格搭配的流行,资本的倾斜也促成了很多好的作品的诞生,我觉得也是一个良性的激发过程。

「传统艺术、民间匠人」其实在今天的艺术生活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那么对这些领域的关注之于你个人和自身创作具有什么意义?那你们受到过哪些艺术家的影响?

Leslie:我不敢说自己的东西跟传统艺术或者说技艺发生过什么关系,因为我自己也是做当代艺术。自己的东西比较自然性(因为自然主义这个词有歧义)一些。「匠人」这个词我们更愿意去描绘一种精神品质。比如朋友告诉我,在山西一个偏远地区的古建里,一个刚毕业的学建筑的男孩儿在哪工作。他清楚这个建筑的每一处榫卯,拱顶。他只是呆着,陪着,守着。这是一份不会有未来的工作。但我们称此为匠人精神,或者有些许理想主义色彩。如果说喜欢的艺术家,装置 Olafur Eliasson ,视频 Bill Viola,表演 Ulay,Nigel Rofle,建筑 Frei Otto,曲子窦唯或多或少的对我有些影响。

邵琪:非常喜爱一位鬼才导演 Jan Svankmajer (杨·史云梅耶),他的作品总让我兴奋不已,表情也不由自主地丰富起来,因为永远料不到下一秒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他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给自己构建了一个超现实主义动画王国,其中「传统木偶戏」是最常出现的元素,但他的作品又不局限于形式和材料媒介,就任何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物品,包括真人,都很有可能被他就地取材拿来创作。看 Jan Svankmajer 的影片,很容易让我联想到童年,那个思维最没有限制、可以不按常理出牌的时代。

程鹏:传统艺术的文化底蕴是扎跟在每个中国人内心的,只有轻轻的投以卵石就能激起层层涟漪。我觉得合适的项目搭配合适的工艺会达到直击人心的效果。我平时看的东西都很杂只要好看的,我喜欢的,都会去了解一下,大到各类型的年展,小到一部电视剧都说不定都能成为以后一个创作中的锚点。要说喜欢的艺术家在这里可以推荐几位:Daniel Ars-ham 、Jeff Koon 、David Hockney。

有些艺术家认为,在作品中凸显传统符号会对现代作品本身的创意产生一种束缚,你们是怎么看待这种言论的?

Leslie:「传统符号」倒不尽然,它更像是一个 Form (形式),比如之前提到 Marimekko 印花工艺的传统。「传统文化」在我看来是必然。一个人如何来的,他的作品里带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都是必然的联系。如果觉得「符号」是一种束缚,那可能需要改变形式。如果觉得「传统」是一种束缚的话。那可能创作最初的问题还没想太清楚,需要再想想。

邵琪:「传统」和「现代」之间有着天然的延续或继承关系,两者互补且并存。所有创意本身不会脱离开历史轨而迹凭空产生。传统艺术走向当代化又是必然的,在发展的同时与现代作品相碰撞并产生新的共鸣,这使得传统文化能够获得更广泛且深入的传播,其符号的展示也能通过一种新的审美语言与当下环境有所交融。所以在我看来,与其称它为「一种束缚」,倒不如把它当成一次再度创作,可发挥空间还是很大的。

程鹏:我反而觉得是一种挑战,也更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传统文化中可以找到很多很耐人寻味的内容,再用自己理解并结合当下的需要再创作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内心觉得的束缚才是真正的被束缚。

在你此前的创意工作中,是否对「传统艺术」或者说历史中的文化符号有过借鉴?

Leslie:传统艺术或者历史中的文化符号还真没有,才疏学浅,也没有资格去借鉴的感觉。不过东方文化里的一些情绪特质,隐忍,含蓄,沉默的快意,或者说氛围,倒是时常在我的行为作品当中体现。未来在形式上我没有特别的要求,我做平面媒介,装置媒介,也做行为表演视频媒介(2 维到 4 维)通常是根据创作的主题来。当然我最近也是初体验了丝网印刷,哦对了,丝网印也是我们秦汉时期的产物。算是对传统媒介的学习了吧!

邵琪:受到一部经典话剧《鸟人》的影响,激发了我对「遛鸟」的好奇心。遛鸟是由来已久的传统民俗,溜鸟人提着鸟笼在园林溜达,谈天说地地分享着各自养鸟的故事,也可谓是老北京的典型一景儿。于是就在最近,我也养起了鸟儿,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带上它们去公园溜达一圈,不知这算不算…………

程鹏:最近正在创作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插画,这个过程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艺术中寻找经典的符号,或者说是从中找寻关于人景物的表达方式,但又要结合品牌的调性。坦白说还蛮有挑战性的,但是只要找到那个平衡点,最后的呈现上也会有自己的风格和表达。这也是我热爱画画的原因,可以大胆尝试,用画面表达内心,那种把内心画出的感觉真的是太棒了!

那么在你们看来,历史、传统艺术,或者说好的传统文化有什么好的方式能被大家所发现呢?

Leslie:只有青年艺术工作者能够着眼于传统艺术,倾力去影响更多的人了解传统艺术,学习传统技法。我有一些朋友在景德镇做陶瓷,时不时会互相交流。他们也致力于去推广这样一种传统媒介。但也很难,喜欢的人会喜欢。

邵琪:传统融合现代是比较常被运用的方法之一,借助现代媒体的传播性重新回到公众视野也是一种方式。不过具体的适用情况,或许还得根据自身属性来判断。

程鹏:其实传统文化本身是很好的,只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状态中需要通过新的理解和创作融入现代人更易于接受的形式,让大家发现与关注。

你是怎么看待可持续发展这个话题的,是否会在作品中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素?

Leslie:可持续跟我的课题息息相关。我算是一个去人类中心主义者。地球诞生四十多亿年,人类文明区区万年,就能够如此予取予求。等资源消耗殆尽,星球殖民计划便可提上议程。并且大部分人的不自知我觉得是相当可悲的。这也是为什么往往我的装置作品跟衍生品会用一些火山、太阳、龙卷风、极光等意向。表演中也会带有自然材料,水,沙,泥土等。不过这仅仅是我的表达方式。

邵琪:我认为如果将人类视为一个整体,就不得不去考量我们的未来。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对现有资源进行肆意支配,从而破坏到后代再获得资源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让发展建立在有持续性并且长久的基础上,在愈发倡导如此理念的境遇下,我们既往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再一次受到质疑。虽然还未想好会以何种形式将「可持续发展」引入到作品中,但它对我之后的生活一定会产生影响。

程鹏:我觉得可持续发展在艺术工作者心中指的是坚定的内心,坚持对爱与美好事物的追求,而不是一个具象的内容或者符号,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和心之所向的。



「 对于我,艺术是面对人类社会的方式」


你们认为你们正在进行的创意工作有什么用?或者说创意工作,艺术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Leslie:有个朋友说,艺术之于他是可以做但没必要。对于我,艺术是面对人类社会的方式。画家会画画,诗人写诗,这些是我们的说话方式。驱动我的,倒也不必说什么提升审美,改变现状的假大空。其实就是表达本身,舒服。

邵琪:艺术之于我,是为了填补超越语言表达之外的部分。我的源动力仍停留在比较自我的层面,创作对于我来说是非常个人的行为。我的反馈,只有当它通过了我自身的经历与体悟,才足以显得真诚。

程鹏:首先艺术创作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事业,要知道艺术生都有一点点自我的匠人偏执。我基本上创作基本都喜欢钟情于以色彩勾画绚丽世界,捕捉万物之意象描绘浪漫主义,我喜欢用这样方式创作,想必也会温暖一寸芳心。创意跟艺术是我表达的出口,大多情绪与感受都能在创作中表达,对美好事物和爱的追求是我最大的驱动力。

这些创意工作,灵感是从哪里来的?或者说,是什么给您带来启发?

Leslie:灵感来源于自然跟城市生活的缝隙。中国现如今已经没有完完全全的传统农村可言,我觉得大多数热爱自然题材的艺术家,或多或少,都是在城市生活中去创造一个自然的「在场性」。因为那个东西离我们人类社会已经很远了,甚至看不见摸不着了。是「他者」,是「他处」,所以观者看了反倒会新奇,甚至有所触动。一个东方的艺术工作者,还是稍许会受东方哲学,道家,禅的影响。「道法自然」吧。

邵琪:我的灵感大多来自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捕捉,它可能发生在我去公园散步的路上,也可能发生在拥挤的餐厅里无意听到了邻桌的对话。

程鹏:个人创作灵感来自于生活本身,大体是当下内心感受,以及对事物的重新认识,当然灵感有来自阅读以及对经典的重新认知中来。

在 Marimekko 中,创意社区内部的协作创作已经成为将艺术、建筑和设计联系起来的七十年的工作方式的一部分。那么作为一名创意工作者,你在自己的作品中是如何体现不同艺术家和艺术形式之间的合作与融合的?

Leslie:我自己的工作室就比较单纯。做装置,售卖给喜欢的「藏家」。作为艺术家或者创意工作者,collaboration 倒不是必然,它更像是策展人或者活动策划思考的事情。当然,在表演里我也会跟相熟 performance artist 合作。最近我跟几个小伙伴在做一个叫 Comet Club 的俱乐部/沙龙。目的是让青年艺术工作者,留学生群体,艺术爱好者形成良性的交流氛围。我们会把摆摊,主题性行为表演和蹦迪串联在一起,做一个周末的 Day&Night。

摆摊跟蹦迪在我看来都是非常当代的形式,它代表了这个时代的诉求。同时,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吸引跟多的群体来分享艺术性的内容。这也算是一个长期的行为作品吧,这只母鸡选择一口气憋了一窝蛋。

程鹏:我觉得艺术家与艺术形式最重要的是统一,艺术家的内在思考跟想表达的内容是否能一致,并且合理的落地。 作品中传达的内容让观者感知与理解。

Marimekko 一直是很关注传统工艺和现代创作手法的创意单位,那么你们是如何理解 Marimekko 在「传统碰撞未来」中扮演的角色的?

Leslie:Marimekko 在印花工艺上的坚持,在图案风格上的坚守,本身就是传统且超越未来的。反观现如今一些一线奢侈品牌,反倒在资本的激流中迷失了自我风格。

作为一个北欧的品牌,Marimekko 在颜色和印花上选择大胆的鲜艳和奔放,在战后给灰暗寒冷的生活增添一丝色彩与热情,本身的初衷就是浪漫且美好的。我觉得如果真需要去联系未来讲,可能是着眼现在,发现这个世界真正在发生的事件。或许在疫情持续并没有更好的情况下,坚持自己鲜明的色彩,给更多人带来暖意,期待着「未来」的到来,才是最好的「遇见」呢?

邵琪:传统工艺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而 Marimekko 将它与现代创作相结合,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传承方式。

程鹏:Marimekko 用传统精湛的工艺结合现代的视觉元素呈现产品,最红让产品在品质跟美感上都让人赏心悦目,传统预见未来就是让当下的人能感知流行元素的设计又具备使用感上的之感。

最后一个问题,Marimekko 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Leslie:餐盘好看!(回想起了餐盘里的那颗溏心蛋)

邵琪:大面积明亮色块,热情奔放的花卉图案,谁又不想被花花绿绿的世界所包围呢?

程鹏:Marimekko 最早吸引我是它的那些大胆的色彩跟鲜明的印花的花朵元素,让人感受到快乐与美好!

「非常丰富的色彩、俏皮和大胆的设计传统,在不同时代始终保持着真实忠于品牌的风格。在忠于核心的基础上,Marimekko 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了其视觉的表达方式。总的来说,Marimekko 的设计理念和有辨识度的美学是我们觉得非常有吸引力的。」这是一段来自设计师 Antti Kekki 和 Matts Bjolin 对 Marimekko 的解读,同样反映了经历时间洗礼的 Marimekko 直到今天为何同样迷人。

经典的元素、经典的印花艺术、新的眼光、新的视角,在 Marimekko 身上,我们的确看到了一种「传统与未来的碰撞」,而这种辨识度,也将成为 Marimekko 特征中永远的一部分。

读到这里,想必各位对 Marimekko 已经产生了兴趣,那么你可以在文末留言区分享「你喜欢 Marimekko 的理由」,我们将抽取两位读者获得 Marimekko 艺术家联名系列 Totebag 一只,截止时间为 3 月 1 日 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