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JJound、Aimé Leon Dore、Salomon、DAIWA PIER39…近年来,我们见证了太多原本可以称之为「宝藏」的品牌逐渐进入到大众视野的过程。虽然它们的风格和领域不尽相同, 但在经过多种方式(联名合作)和平台(媒体、造型师)等媒介的发酵,都开始被更多人发现、心水,并随之流行开来…

似乎在当今时代下,「小众」一词倒成为了更多人的追求。很显然,随着世界更加扁平,获取信息更加便捷的情况下,有越来越多人开始想要穿得特立独行,并愿意以此来作为穿衣品味自由的体现,分享给更多人。

当然,对于不同层级的消费者,小众这个概念是相对的。在此之前,你肯定已经通过个人博主、社交平台等等不同途径,了解到了一个又一个新鲜品牌。而对于时尚嗅觉最敏感、认知层面更广泛的媒体从业人来说,他们在如今越来越多小众选择被发掘出来的时代下,自己还藏有哪些「宝藏品牌」,并且对此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和认知?借此机会我们也想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看一看其中有没有你会感兴趣的。

靳老师

资深媒体人、B站 UP 主



「 NEAT」


Via NEAT

我的宝藏品牌是 NEAT,这是一个东京的品牌,有一年去 UNITED ARROWS & SONS 偶然看到,其实平日里不怎么会购买不认识的品牌,但还是因为质感好直接买了,记得是 5 万日元一条裤子。

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专门做裤子的类似工作室式的品牌,并且还经常在东京本地有炒卖价,售卖对象可以说是小众中的小众,偏向于绅士男装和老龄 OG 街头男装群体中间那层。他们的特别之处在于面料和设计都和其他家不同,几乎全都是自己开发的版式以及订织的材料,比如超级粗坑条的灯芯绒,还有一些你只能在服装历史书中见到的裤型。而我,作为一个号称自己是男装玩到头的「装 b 犯」,最受不了这样的设定,只好每年乖乖交钱购买。

Via NEAT

对于这些宝藏品牌,我其实也有着很矛盾的心理。其实可以总结成为是一种虚荣的优越感,本意是自己穿,不希望被别人认出来,最好是圈内朋友都没人认识,但是我穿在身上以后,大家会觉得效果非常牛比,纷纷询问,然后在很小的一个圈层里追随起来,待到真正有明星开始穿,大面积流行以后,我再去寻找下一个目标,周而复始。你们说,这是不是典型另一种自我满足的「虚荣」?

NOAH LLC

《M+》杂志主编



「 W.MT Watches」


Via NOAH LLC


拥有一支劳力士,相信是不少男生在三十岁前后会考虑的目标,当然我也一样。然而物欲无穷无尽,当你得到了第一支,接下来等着你的并不是解毒,而是「望向更高阶的型号 / 品牌」或是「古董劳力士」这两种出路,反正我是走向了后者。

然而最近数十年,「水鬼」在全球的二级市场得到了爆发性的成长,间接导致了各种运动款劳力士的行情几何级数增长,例如 7、8 年前只需 4 万人民币不到的古董 REF.5513,在现在已经冲破 10 万大关…因应市场的变化,各地都出现了复刻古劳外型的造型表品牌,例如美国的 MK II、日本的 VAGUE WATCH 等等,而我个人最喜欢的,则是来自香港的 WMT。

Via WMT

WMT 和前者最大的差别,是他们会对表盘、指针、刻度甚至表壳都进行旧化加工,让其整体都像一支老表,而不是一支状态很好的全新手表。这一点,让他们短短数年时间就打开了欧美及日本市场,并开始受到海外品牌的注意,例如英国的军装品牌 MAHARISHI 就会在今年推出其合作款。

不过以我所知,这类造型手表在国内还是会被带有不少偏见,认为只是有如 A 货复刻品的存在,我深信几年过后当更多的品牌进行合作,情况一定会大幅改变。现实是,不是谁都有能力因为「想解解毒」而轻松拿出十几甚至几十万出来的吧?(笑),反正我自己就因为 VAGUE 和 WMT,帮忙解过几次毒然后消灭欲望了。

L.J. Wang

《Within》杂志主编



「 Toironier」


Via gardenshibuya

喜欢 UNUSED 的城市街头和剪裁廓形,Hed Mayner 简单质朴中的丰富层次,Sunnei 的雅致跟创意,这些曾经是名单中的宝藏品牌,但现在似乎都不这么「小众」了。这次分享一个真正的宝藏:Toironier——还在土里埋着的那种。

初见 Toironier 是 2018 年在东京买手店吾亦红,一件用意大利 Thomas Mason 布料做的条纹衬衫。店员小哥介绍这是品牌的第一个系列,就几件衬衫。搜了下资料,好家伙,设计师不详、官网连不上、Instagram 没图片。但产品相当有意思,带了几条织带,把最日常的服装变得非常有特色跟细节,加上上身才能体会的剪裁廓形,一击即中。

Via @nanase_cult

随后几个系列也是以多项单品方式推出,没有型录,甚至几乎没有什么宣传,只在几家买手店里售卖,但品项延伸了更多。包含裤装、外套、卫衣等等,玩的是同一套方法:简单素雅的布料,宽松却精细的廓形,标志性的织带设计赋予多样的穿着方式,有趣的细节等等。与其说它是一个品牌,似乎更像一个服装项目,但这一套设计逻辑已经慢慢完整,而且逐渐成熟——把一个概念玩到极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他们资料,找到告诉我……

SOLOMON

AYKES 创始人



「 ROTOL」


Via ROTOL

ROTOL。几年前在 Instagram 上关注其他品牌时被系统推荐的,之前买过他们的 BOMBER BLOUSON 和 REVERSIBLE CATAPULT PARKA 等款式,并且特别想尝试西服和面罩。

Via ROTOL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个牌子的话,应该是有设计的日常必需品的类型。经常有些让你觉得妙的款式,超出想象而且还挺实用,细节也多。前几季配色还挺素的,最近几季越来越大胆的,还真有点儿把持不住想冲的欲望。

kf

创意人/写手



「 Sillage」


Via Sillage

写在前面:最近一两年的购物经历已经从「往死了找人们找不到的小众品牌」变成了「买大家都知道的牌子出的,大家不怎么会买的单品」和「买大家都知道的牌子出的,大家都会买的单品」,毕竟冲动购物的异样热情消退了,就剩下挂闲置网站和自食踩雷苦果,但个中确实也有例外。

如果「宝藏」的定义是「鲜有人知又好」的话,其实今天要分享的 Sillage 严格来说并不算,毕竟主理人已经是一个短期内就收了 Ins 小 10 万粉丝的、微博纯转载就有 2000 粉丝的「正经网红」。

Via Sillage

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是先关注到 Yuthanan 的日常造型分享,才知道的 Sillage。作为品味型意见领袖,他用一套套精心搭配却门槛相对不怎么高的的日常基础搭配取胜,让观者很容易参与其中,指导意义很强;作为传统的「树立形象 – 纳群众基础 – 推个人品牌」的模式化网红,Yuthannan 很实在,水分小,所见即所得。

所以 Sillage 的出现,消除了一部分我对「网红品牌」的偏见,借助自己身份和资源优势,用成熟的产品,垂直地给所有欣赏 Yuthannan 品味的消费者们一个「你也可以」的入门利器 —— 包括我。总共没买过几件,但是每个都成了那一段时间里上身最频繁的单品(比如最早的阔版卷边圈棉西裤),因为在同等价格区间中,确实鲜有能把品质、设计和视觉观感(从卖家秀到买家秀)的平衡调整得这么好的品牌。

Via Sillage

因为要知道,抛去主理人自嗨行为之外,自己的「用心良苦」是一回事,「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知道你的用心良苦」是另一回事:让消费者自愿「我买我见证」,作为一个网红品牌来说,Yuthannan 非常有效率地完成了一个可能其他品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才能做完的铺垫。所以个人也希望这样的品牌,能在未来越来越多才好。

Dika

NOWRE 内容总监



「 UNUSED」


Via UNUSED

我的宝藏品牌并不是什么新鲜货,对我或者有服饰兴趣同好的人来说,它实际上也不是什么宝藏了,因为大家都知道的话就可能是那种「啊,是这。」的顿悟。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更多的反应会是「啊,就这?」,因为不熟悉之余也确实不太起眼,只不过我一直有帮衬…来自日本的 UNUSED。

Via UNUSED

古着在里面是比较突出的一点,几乎涵盖了现在一些主要流行的类型:工军装、户外装、运动服饰以及个别亚文化和族裔文化下的一些款式,但极少有图案类型的输出。基本上整个品牌的构成由明显的两样东西来支撑,首先是刚刚提及的古着品类,然后就是「真不戳」的造型。

Via UNUSED

UNUSED 在处理古着方面有独特的一面,不像那些硬核复刻的日牌,也不像 visvim 这种从改良中追求极致的感觉(主要是贵,懂我意思吗?),可能比较「识时务」,款式和定价都没那么极端,东西看上去虽然蛮路人,但一些细节点又可以让它融入到现代都市的穿着场景,以及契合流行风向。主要的做法就是通过改变一些常见古着的版型和细节,并通过相当有型的造型来圈粉…

Via UNUSED

有朋友笑说 visvim 要买一套才有型,我觉得这牌子也是,甚至有时觉得只有模特的身材比例才能穿出风采,其他人都稍稍…不过好在衣服单拎出来的话其实也不会太挑人穿,毕竟款式大部分就是相对基础、素色的设计,其次是它涉及的造型范围十分广泛,街头、摇滚、机车、club kid 、hip-hop、通勤甚至诸如贵妇和地盘工等等,总能沾上一边。

Via UNUSED

宝藏的点不是它有多小众,而是它提供的「合适感」,利用这些以前的款一直做着一些顺应时代的变化。就拿卫衣帽衫为例,每季都推出,在版型上也是有跟着流行趋势在走,胸宽、袖笼和肩宽在这几年间陆续被加大,但衣长却一直缩短,肥短版型的感觉就像正方甚至是扁状形的,穿起来就是垮…像我的人一样。

可能对于一些服饰同好们来说,其中的个别品牌在如今或许已经不能算是多小众,之前多少有听说了解过。不过也正如上面几位有提到过的那样,从作为观者到实际拿到手的体验,往往有所不同。而在今天的推荐之后,也希望通过他们的所见所得和作为相对专业人士的视角,能够为你提供一些更值得的选择和最直接的感受体验。

当然,既然没有那么容易被发现,上述提到的一些品牌可能在购买途径方面还不是那么丰富,尤其是当下全球疫情仍然未能平息的情况下,入手可能要相对困难一些。所以,如果你真的被他们几位「种草」了,那么或许得需要你多下点功夫了…

你的宝藏品牌又是什么,舍得分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