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Of My World」,个人世界的历史。2005 年,当比利时设计师 Raf Simons 迎来个人品牌十周年的节点之际,他选择了这样的主题,为十周年纪念系列命名。「忠于自我」,在那一段周期,是 Raf 创作模式中经久不变的基调。
15 年过后,在历经 Jil Sander、DIOR 以及 Calvin Klein 的掌舵生涯,并在年初宣布入主 PRADA 之后,迈入生涯第 25 个年头的 Raf,仍然在寻找着纾解个人意愿的窗口,「History Of My World」,个人世界的历史,被再一次提及。去年末 Raf Simons 推出的个人零售平台,便以 15 年前的这个纪念系列主题命名。它提供了由设计师本人亲自挑选的商品,并通过一个私密化的窗口,了解 Raf 的思维模式,以及他个人的美学观点及处世哲学。
Via Raf Simons
Raf Simons
比利时时装设计师
Via Google
在收录的三个品类中,书籍是其中颇为亮眼的存在,Raf 挑选了自己参与创作的三本刊物,分别为 2000 年出版的《Raf Simons Isolated Heroes》 、2001 年出版的《Woe Onto Those Who Spit on the Fear Generation The Wind Will Blow it Back》和 2005 年出版的《Raf Simons Redux》。它们的时间点分布于 1995-2005 的阶段,反映着 Raf Simons 纯粹的个人主观世界。
《Raf Simons Isolated Heroes》
《Raf Simons Isolated Heroes》 | Via Raf Simons Office
2000 年 1 月,由安特卫普出版社 Connection NV 发行,Franky Claeys 与 Raf Simons 负责平面设计,英国时尚摄影师 David Sims 掌镜拍摄的视觉书刊《Raf Simons Isolated Heroes》正式出版。1999 年的夏天,Sims 受 Raf 邀请为他 2000 春夏系列时装秀的模特选角拍摄了一系列的照片,这组以肖像照形式呈现的摄影作品集被命名为 Isolated Heroes。而《Raf Simons Isolated Heroes》一书正是在此基础上,被刊印出版。
2000 春夏系列秀场的选角模特,悉数来自于真实的街头,他们的形象与 90 年代末期行业所定义的模特标准,有着鲜明化的差异。而这一点从 1995 秋冬 Raf Simons 首个系列亮相时,即成为了他的特性。Raf 所理解、呈现的青年形象,根植于成长时期的自我经历,他对于传统男子气概以及精英文化审美下男性面貌的背道而驰,或者说反叛,并非是刻意为之的碰撞,相反,那些瘦小、单薄,棱角分明的 Simons Boys,分明就是 Raf 脑海中想象的自我。
《Raf Simons Isolated Heroes》中的青年面孔 | Via David Sims
而 Isolated Heroes 系列摄影作品的关注重点,也同样跳脱出了时尚摄影的固定范畴,从商品化的服饰转移到面孔。这些被展示的面孔成为了一代人的标识,也代表着一个明确的社会层级。在 David Sims 不加修饰的镜头审视下,一种现代性的自然美,挑战着时尚领域的刻板印象。从这个层面来看,《Raf Simons Isolated Heroes》是作为一种艺术方向的声明而呈现的,它超越了行业一直以来在构建的,一种基于奢侈和精英主义之外的身份认同,并作为 Raf Simons 个人美学的一大强有力的宣言,出现在新旧千禧年交替的时间节点。
Isolated Heroes,在 Raf 用自我意念和个人经历构筑的世界内,栖身其中的青年显得并不孤立。
我感兴趣的是与其他世代建立对话的可能性,从这些对话中,我开始将年轻一代的不同信息带入我的系列。但我并不是要成为老师,我不喜欢这个想法,而更像是一座桥梁 — Raf Simons
Via 《VOGUE》
内页 | Via The Milanese.
《Woe Onto Those Who Spit on the Fear Generation The Wind Will Blow it Back》
《Woe Onto Those Who Spit on the Fear Generation The Wind Will Blow it Back》 | Via Detlef BVBA
2001 年 7 月,由比利时安特卫普出版社 Detlef BVBA 发行,以摄影师 Willy Vanderperre 拍摄的视频图像内容为主体的书刊《Woe Onto Those Who Spit on the Fear Generation The Wind Will Blow it Back》正式出版,内页中的 12 张彩色图片呈现了 Raf Simons 品牌 2002 春夏系列 Lookbook。一本简洁却张力十足的品牌造型手册,宣告着 Raf Simons 生涯最具标识性系列之一的到来。
在这部以系列主题命名的 Lookbook 书刊中,Raf 邀请到了自己多年的合作伙伴 Willy Vanderperre 掌镜,以 VHS 格式在一处水泥质地的背景中拍摄了系列的视频,而书刊中出现的 12 张照片则是视频画面的截取。模特们头戴 Balaclava 头饰、兜帽,身穿系列单品出镜,在镜头语言下流露出一丝令人不安与病态的感觉。
2002 春夏在很多描述中被誉为 2000 年代最为重要的男装系列,Raf 对于青年群体的身份表达,早已不限定在服装这一类别上,而 2002 春夏的影响力同样也远非服饰所能涵盖的范畴。巧合的是,系列走秀的发表(2001 年 1 月发布走秀),相比同年的 9·11 恐袭事件和 G8 议会抗议事件,都要早得多。当穿着印有「We Are Ready and Willing to Ignite,Just Born Too Late」口号连帽衫、手持火把、赤脚蒙面而来的模特出场,时尚界被 Raf 所营造的氛围所震惊,英国泰晤士报甚至称 2002 春夏为一场「充满恐怖主义色彩的系列」。就连 Raf 本人都有过担心,他直言道,「那场秀之后,我以为我的职业生涯结束了」。
Raf Simons 2002 春夏系列秀场 | Via archived.co
2002 春夏之所以激起了如此强烈的反应,根源或许在于被 Raf 送上 T 台的青年形象,恰恰刺激着后 9·11 时代(Post-9·11)心绪不宁的大众。Balaclava 头饰的恐怖主义指代,单品中出现的煽动性口号,以及系列营造出的仿若末世、病态的整体氛围,使得精神趋于高度敏感的大众,再度颤栗。
1995 年影片《Safe》剧照 | Via《Safe》
然而,我们可以说,这仅仅是一次不幸的巧合。Raf Simons 2002 春夏系列的视觉模板出自美国导演 Todd Haynes 1995 年的心理恐怖片《Safe》,影片的主体内容看似讲述了一位生活在洛杉矶郊区的家庭主妇,因环境污染以及化学物质过敏,染上神秘疾病的故事。但细究之下,或许可以看作导演 Haynes 将一类无法被解释的疾病作为矛盾点,借而引出了《Safe》中对于自我身份的消解。结尾部分,通过对镜头色调的处理,影片也蒙上了一层末世的意味。而 Raf 正是借鉴了《Safe》中的视觉张力,并加入了 Youth Culture 的人群符号,表达了一代青年斗士,在如漂白一般被去除特性的城市内,不服从传统身份,随时准备为之奋战的理想主义。这与当初多数媒体所指摘的恐怖主义色彩,可谓大相径庭。
一开始我并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位设计师。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质疑,以及如何传达某些真实和无形对话的结果 — Raf Simons
Via d《L’Uomo》
内页 | Via Willy Vanderperre
《Raf Simons Redux》
《Raf Simons Redux》 | Via Charta
2005 年,为纪念 Raf Simons 创立个人品牌十周年,由米兰独立出版社 Charta 发行,比利时艺术家 Peter De Potter 与 Raf Simons 共同担任作者的《Raf Simons Redux》书刊面世。这是一本通过文字、视觉形式,描述当代男装的主要创新者之一 Raf Simons 个人思想和创意演变的书刊。
这部跨越十年的作品,仅仅是参与内容编撰的名单就足以令人侧目,比利时视觉艺术家 Cris Brodah、安特卫普抽象艺术家 Stef Driesen、比利时设计师同时也是 Raf 挚友的 Olivier Rizzo、以及《i-D》杂志联合创始人 Terry Jones 等在内的一众人士,纷纷加入到了《Raf Simons Redux》书刊的内容撰写中。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回顾了 1995 — 2005 年期间,Raf 的时装系列,及其灵感、美学视角的广度延申。
《Raf Simons Redux》的章节分布 | Via《Raf Simons Redux》
《Raf Simons Redux》以十个章节的内容展开,分别为 YOUTH(青年)、HELDEN(保持)、TRADITION(传统)、ISOLATION(孤独)、MACHINES(机器)、FRICTION(摩擦)、NATURE(自然界)、COMMUNITY(社群)、FUTURE(未来)、ARCHAEOLOGY(考古学),几乎将十年间 Raf Simons 染指的各个方向,做了一次系统性的回顾,为 Raf 的拥趸提供了一场无以伦比的朝圣体验。
YOUTH 章节 | Via《Raf Simons Redux》
YOUTH 章节 | Via《Raf Simons Redux》
在《Raf Simons Redux》的第一章,Raf 美学视角的核心 — 青年群体,并无太多意外的出现在开端。这一章节中,曾出现在系列中的青年形象一一出现,没有过多的文字描述,以视觉语言作为设计主轴的 Raf Simons,在整个书刊的内容里,基本延续了这一形式。
内页 |Via《Raf Simons Redux》
黑白与彩色的图像交汇,粗粒质感下透露的模糊与虚无,恍若时代运镜时的轻微颤动。历史画面与现实景象的交错,奏出了一曲和谐的乐章。这些斑驳迷离的视觉内容,不知为何,总会有一种静态下的呐喊与咆哮。画面中的人群似乎对应着某一时刻、某一场景的面孔,却又跳脱出了那个确切存在的年代。Raf Simons 一笔一画勾勒出的「身份」,是他追寻,并实现情感认同的纽带,而《Raf Simons Redux》则为我们提供了体会这份认同的入口。正如 Raf 在书中前言所写,这部作品直指十年生活的真正核心与灵魂,它不是一次回顾,不是一个章节的结束,而是一座得以连接新一轮五年、十年,直至未来的桥梁。
Via《Raf Simons Redux》
「History Of My World」,个人世界的历史。25 年了,Raf Simons 还是无法抽离出那段无比自我的时期,他陷在那里越来越深,如同一位无法释怀青春已然远去的人,执拗,但且坚定。而那些曾踏足过这片土地,登上这座舞台的青年,已在历史的记忆中嵌入了极深的烙印,他们真实地存在过,真实地抗争过,他们的形象也会永远镌刻在 Raf Simons 的拥趸心中, 挥之不去……
1998 年,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在自己的作品《荒野侦探》中,曾挥笔写下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写作并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我,或者……只是想看看我们能走多远。
这一段描述同样适用于 Raf Simons,他的创作并没有遵循某种方法,他所追求的是一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