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数万年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并滋养着华夏民族的成长。自古以来,被誉为母亲河的它,在不少文人墨客笔下皆彰显着不凡的气度。它是李白眼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源远流长,又间或是「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的大气磅礴;而在刘禹锡眼中,它又变为了「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沉淀底蕴。千百年间,黄河已成为了一大标志,一个符号,从古早的世纪逐渐嵌入到当代的血脉。

「蕾虎黄河」| Via LABELHOOD

而在十月的仲秋时节,上海迎来了 2021 春夏时装周的到来,先锋时装艺术节 LABELHOOD 也借此来到了第十季的重要节点。此次,LABELHOOD 以「蕾虎黄河」为题,积聚中国独立设计的各派力量,在静流、暗涌、浪潮的层层递进下,汇集百浪,得以成川。

五年,十季,210 个走秀品牌,超过 300 个参展品牌,LABELHOOD 在这段聚沙成塔的时间里,陪伴着中国独立设计的前行,并推动着它们从幕后走到台前。如果将奔腾咆哮的黄河之水,比作华夏文明的源头,那 LABELHOOD 及其前身长作栋梁的存在,则可以看作是中国独立设计起势的原点。

借着本次蕾虎十季的机会,我们邀请到了 LABELHOOD 联合创始人 Tasha,这位见证中国独立设计一路走来的亲密伙伴。在她的视角下,对「蕾虎黄河」的特别企划有着怎样的解读,走过的多年历程有着怎样的感悟,而中国独立设计在行业整体态势,及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又会呈现怎样的变化……这些话题均会在我们的对谈中一一被呈现。

Tasha

LABELHOOD 联合创始人



「对于今天的蕾虎来说,时装艺术节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平台,让蕾虎可以成为一种中国独立设计进入公众视野的方式」



从 2016 到 2020,LABELHOOD 与中国时装产业已经携手走过了五年、十季的路程。在中国传统文化里,5 和 10 都具有一定的重要含义,它们或多或少都代表着峰值和圆满。那在你看来,蕾虎的五年、十季,是否也象征着一个阶段的完结,抑或是下一个新阶段的启程。

我觉得是的,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往下一个五年和十季去看。14 号结束的时候,我在朋友圈里发了张家诚在「蕾虎黄河」大片里的一张作品,一面有光亮的镜子,它就是照向未来的。而这其实更多的是对我们之前所做工作的一个小结,它应该告诉我们所有的从业者,至少 LABELHOOD 的团队,我们需要往新的阶段进发了,而不是一味去看过去我们做了什么。

摄影师张家诚为「蕾虎黄河」创作的大片 | Via LABELHOOD

它不是一个回溯。

不是回溯,在 13 号的「蕾虎黄河」活动里,只有在进场的那一小段,邀请了一些设计师做了第一次与我们合作的回顾,而其余的内容事实上都是新的企划。

无论是作为前身的长作栋梁,还是今日的 LABELHOOD,十余年的过程里,对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的挖掘和扶持,始终处在一个核心的位置。那在经历了这么多年,接触、推动了数百个品牌后,您的初心是否依然如故,在过程中有发生变动或者方向性的调整吗。

这期间有很一致性的东西,就是 LABELHOOD 一直在做中国设计师。我们的工作是与人极其相关的,LABELHOOD 不是在做一个简单的品牌,我们是在做与这个品牌有着直接关联的群体,群像,甚至说他们在一起是反映时代的。那改变的东西也是有的,刚开始做店,那个时候非常羡慕西方做的很好、很成熟的买手店,在内容的创造,内容的影响力方面,有好多觉得是自己的榜样和偶像,到如今依然如此。

可中国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市场,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区域。如果到今天我们真的只去坚持少而精,那它在中国的影响力一定很快会到达天花板。从 2016 年 LABELHOOD 开始,我们的第一想法是一定要把它打造成面向公众的时装艺术节,希望使更多的年轻人,不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被输出、被讲述的对象。

不光是一个观者,要真正参与进来。

是的,这个改变是从 16 年开始的。我们也有决心说不管是零售环境也好,还是设计师的渠道推广也好,带到一个大众化的层面。我觉得这是 LABELHOOD 在下一个阶段一定要去做的事情。

这也是行业一直在谈到的去精英化,更加开放。

可是这并不代表你妥协了内容,并不代表说你在这里用一些粗制滥造的,或者说是看起来很低质的内容去回馈。现在的年轻群体对于好内容的渴求是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代的。比如说这一季的企划里,LABELHOOD 聚集起来的那一批年轻的创意群体,像是拍摄「蕾虎黄河」大片的张家诚,帮助我们做整个视觉方向的董赢遥,以及今天唐霜在帮我做的那些策划,或多或少,其实他们的作品,他们的文字,已经开始走到更多的年轻人视野当中去了。


那在走过了五年、十季的时间后,Tasha 对 16 年第一季的时候还有什么印象,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


12 个品牌,当时是做三天,每天 4 个品牌,也是最后一季的栋梁一日,MÄRCHEN 的设计师陈慈航就是参与其中的。那个时候在外滩源的一栋邬达克的建筑叫真光大楼,只用了一楼和二楼两层楼,去做这件事。

而且当时虽然决定要做面向公众的时装艺术节,但是也会有一些很踩坑的决定,错误的决定。比如说我那时候想同时一个时间段开两场,就是一楼的观众看完了,他可以到二楼再去看,票同时是对两场开放的。可是当时那个环境极其的混乱,就是人太多了,来抢票的人也超乎我们想象的多,所以再到后面才慢慢的把它更多规范起来。

尽管如此,每一季可能来 LABELHOOD 秀场,不像是去到一个高端品牌的 Show,秩序俨然,或者说座位也安排得明明白白。我们其实是透过这种方式来向大家告知,时尚是可以做一些民主化的动作的,我记得那个时候第一季就是意大利 VOGUE 副主编 Sara Maino 来的时候,她当时看到里面没有她的位置,就非常不自在。她是特别喜欢年轻设计师的一个很重要的时装人,等到她第二次、第三次来,我再跟她解释,很礼貌说不好意思,可能里面没有安排专门的位置,她就说我非常习惯,没关系!我就知道来你们这儿是这样的。就慢慢的你也会让那些专业的人感受到,这是你的初衷跟目标。

摄影师张家诚创作的「蕾虎黄河」大片,超模雎晓雯出镜 | Via LABELHOOD

继续聊回到我们这一季,「蕾虎黄河」,是 2021 春夏的主题,作为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选择以黄河为主题,也揭示了 LABELHOOD 追本溯源的心境。以个人的视角出发,想了解下 Tasha 对「蕾虎黄河」这一企划背后意义的解读。

发源或者母亲河,这是其中一层意思。我特别想做黄河,是因为那个时候偶尔看到了一些关于黄河的信息跟纪录片,又觉得今天黄河所传递的那种野生的、蓬勃的,有一种不停向前奔流的状态,特别像 LABELHOOD 今天在做的这些事情。它看起来还是泥沙、沉淀,看起来没有那么的完美,可是它的力量,以及向前奔涌的姿态,你会觉得非常像我们合作的这些设计师的状态,就像是从一个源头开始慢慢的往前奔流,到最后他一定还是要入海的。

我们不能将这一批设计师一味的放在保护圈层里,他们一定是要冲向更大的市场跟大的流域,这与我们在做的事情真的超级契合。当时和 Uma、陈慈航都讲了我的想法,他们都很支持。


「蕾虎黄河」下的三个主题里有暗涌、静流和浪潮,其实它表现了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

是的,浪潮是已经奔涌出来被大家看到的东西,静流是在那里安安静静的发生,他们可能不是最会表现的设计师,但他们却拥有沉淀的价值。而暗涌的意义则在于,在这个市场上,甚至于蕾虎发掘设计师并不是唯一途径,品牌有很多的方式,可以依靠自己的能量站立出来。但是对于蕾虎的使命是,我今天看到了好的创意,即便不是我们第一个去发掘的,我也应该有这样的责任跟义务把它介绍到这一个群体里,当时看到 HIDEMI 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那我们继续借着设计师这一话题聊,作为中国独立设计师的幕后推手,这些年来接触的品牌数量想必也非常可观。每一季的蕾虎秀场几乎都会出现一些新的面孔,那在寻找新兴品牌的过程中,它们身上的何种特质会着重吸引你的关注。

最吸引的我的一点是设计师能否产生影响力。很多人在问 LABELHOOD 选择品牌是不是有一些标准,我们的商品部或者说买手团队是有标准的,但是在我这里的标准,其实最重要的真的就是影响力。你是不是有机会成为在中国设计师的群体里下一个可以影响消费市场、影响年轻人,甚至于未来一些年轻人对自己有认知的品牌。在我们合作了那么多的设计师里,不同的阶段,都出现过品牌样貌是完全符合这一特质的,甚至也有一些品牌一直以来持续符合这一标准,那他们自然就会站在更多公众的视野面前。

就是说他们会对消费群体也好,公众也好,有一个反馈在。

或者只是它设计当中的某一点,你认为是市场没有的,它符合了市场的需求。其实今天有很多品牌,它在初期就会成为很好卖的品牌,但是有一些品牌,则会跻身到卓越的高度,甚至会有机会成为持续不断影响中国人行为的一些品牌。

UMA WANG 于 LABELHOOD 富民路店铺陈列

我觉得 Uma 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是的,Uma 今天的很多精神,已经不单单是在影响那一批成熟的群体。而蕾虎在做的是把设计师的精神解读成年轻人可以接受的讯息。其实从今年 4 月份开始,我们就不停的在给 Uma 做一些胶囊系列,每一个人看到都觉得挺有年轻化的特质,同时又保留了 Uma 那种隽永、厚重的核心精神。

继续顺着设计师的话题聊,除了上海时装周这样的官方活动,蕾虎对中国独立设计的帮扶已经延展到了校园,比如说蕾虎旗下的孵化平台 YOUTOPIA 呦桃。而这一批青年设计师,可以说更具概念性和个人化,蕾虎在面对这一群体会有哪些不同角度的思考。

LABELHOOD 的整个群体是那些刚刚毕业,准备独立做品牌的设计师,而呦桃合作的这些孩子,是还在念书、甚至要去读大学的。我们目前在全国大约 80~100 所高中和大学,设立时装兴趣小组,通过呦桃把他们汇聚在一起,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自己参与,由学生自己成为创意者,把这群人聚集在一起。

LABELHOOD YOUTOPIA | Via LABELHOOD

对我来说,LABELHOOD 不管是做店还是做时装周的过程当中,除了看到一些现有的消费群体,你也看到有很多的学生族群真的很希望进入到这个行业。但是当真正进入时,他是不是能够获得一些正面的东西,一方面是有用的经验,一方面是可以给予他们长期精神食粮的、更加专业的信息,这是我希望透过呦桃平台去做的事情。

而中国又跟其他国家不一样,在中国有很多的机构会为想要出去读书的学生提供帮助,而我们则是可以把其中的佼佼者引入其中,让他们成为行业的一部分。LABELHOOD 会把那些已经在这个行业当中,有一定名气的,或者说做了很多工作的设计师,让他们某种程度像导师一样,引领这些孩子们。

这也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蕾虎来引导设计师,这批设计师又去引导更下沉的群体。

是的,去反哺这些孩子。就像是一个小的生态体系,这其中有长成果实的,有刚刚开花的,还有那些处于萌芽阶段的。

聊完了设计师,我们再谈一谈整体行业对中国独立设计的影响。2021 春夏系列的时间点,其实也很微妙,在行业仍然受到疫情影响的前提下,上海时装周成为了唯一一个全面恢复线下观秀的组织方。继 2020 秋冬云上的概念后,国内的时装产业再度成为了行业的焦点。似乎我们的身份和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那这一点会对国内独立设计师群体的发展和视野产生怎样的影响。

因为疫情的关系,很多人在二三月份的假想无法实现了,中国设计师可能也会面临一个巨大的困难跟挑战。再到后面,我们国家真的对疫情控制得挺不错,经济上有一个很好的复苏,我觉得今天大部分设计师其实底气比之前更足了,因为在大的环境、客观条件下来看,很多人会把他的消费移到国内,那么那些比较偏向于高净值,或者说非常有消费经验的人,即便到国内他还是会寻求好东西的。

我觉得在这个时候中国设计师一旦准备好了,你就会成为那一个被选择的人,甚至于我认为在未来疫情好转的过程中,当你已经进入到他的视野,他已经对你认可了,你还是会成为他的选择,而不是说今天你只是一个短暂的替代品,这是消费市场给到设计师一个非常大的信心。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可以说是国内时装产业快速前行的阶段,这其中包括了电商环境的成熟、消费市场的迅猛表现等因素的加持,而中国独立设计的发展模式也变得更为多元。那在 Tasha 看来,我们是否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有着中国在地特性的时尚发展路径呢。

我觉得是有的,因为在西方基本上年轻的品牌在起步只有一条路径,就是买手店,他们是没有办法自己进入到零售环境的。可是中国不一样,当然我们国内也有很好的买手店,大的买手百货,像连卡佛、老佛爷,也有一些我认为很有品质的买手店散落在每一个城市。

但是说实话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跟那些一直在买手店的设计师打交道外,LABELHOOD 也有一些在商业上成为我们灯塔的人,比如说像吕燕,14 年 LABELHOOD 是她第一家线下店,到今天五六年的时间,在中国她已经开出了十几家店,那么它的销售额已经是一个相当于中型商业品牌的体量了。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看到如果在中国你仅仅只做商业,其实你的生意一定是有天花板的,可是并非每个中国设计师都具备像吕燕这样很完备的团队,更有非常坚定的去做这件事情的决心,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选择?

我觉得中国的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还是给了我们很多选择的,我们自己也从前年开始尝试着帮设计师开设天猫旗舰店,我们觉得可能在线下为他们做零售,是一件更有挑战的事情,不如就从线上开始。所以到现在我们其实也已经帮 5 个品牌开设了他们的天猫旗舰店。

上一季云上的时候看到一些消息,其实一些设计师品牌在天猫上面的销售额也是蛮可观的。

是的,我觉得云上给了大家一个信心,比如说传统秀场的呈现确实是五花八门的,而云上则给了市场一个很清晰的信息是,买设计师单品可以不只在线下,线上也可以。线上已经不止只有一些性价比极高的淘品牌,也有设计品质很好的中国设计师品牌。


继续我们的话题,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审美风格的导向,而当下,消费群体的喜好,似乎越来越深的在影响、甚至主导着设计师的创作。而独立设计师群体较为看重的无疑是调性,就 Tasha 自身接触到的情况来看,国内的独立设计师会如何来权衡市场与个人调性的取舍,或者说你在这方面会给予他/她们什么样的建议。

我觉得这也是这几年好的品牌成长的一个标志。他既不丢掉品牌的自我表达,但同时又满足了消费者需要的一些东西。比如以 SHUSHU/TONG 为例,这一季我们第一天做 SHUSHU/TONG 的秀,很多行业里的人都来了,几乎都来了,而且是挤得水泄不通。我们第二场是观众场,所有这些人进去的时候。国内的少男少女,尤其是少女们,像一个少女教一样都出现在那里了。

你会发现 SHUSHU/TONG 的设计经过了几季有自己很清晰的特色,但是品牌的少女特质一点也没有发生改变。你说她有妥协吗,她有的,比如说像以前可能对设计师来说,她认为我每一季必须要有新东西,就是必须全部都是新东西,这是自我要求和约束。但是慢慢你会发现有一些单品是可以长久喂养市场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她们看到了这一点,她们就会保有一些延续的款式,并且知道这是商业当中很重要的一些策略。

我觉得如果是单单从一个说教的方式去和设计师讲是没有用的,但是市场很容易让他们能够产生这些感受。

SHUSHU/TONG 于 LABELHOOD 富民路店铺陈列

这些能延续下来的单品也可能会是成为品牌的一个 DNA,一个标志。

是的,现在的中国设计师跟市场的关系更多像是在交朋友,他们之间是一个相对平等的关系,它不像是以前时装,好像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所以他们更愿意去倾听这些消费者的声音,但是他们绝不像是商业品牌,中国真的有非常多让人敬佩的商业前辈,可是你如果去描述它到底代表了一个什么样的风格,你会觉得它每一季都会跟着市场去做改变的,但我觉得我们的设计师刚刚好,他们已经完成了一些自我塑造的东西。


零售、秀场、以及针对海外市场的公关,LABELHOOD 对中国独立设计的扶持体现在各个方面,那在如今五年、十季的节点,未来的 LABELHOOD 还会扮演起什么角色。或者换一种方式来问,你是否有一些想法目前仍有待实践。

依然是这些角色,只是要走得更深、更实。零售是 LABELHOOD 很重要的,也是我们最大的命脉,如果脱离了零售,其实后面一切都不存在了。因为我们即便是做内容、做时装艺术节这些活动,如果说今天没有从零售而来的这些数据也好,积累的这些群体也好,我很难能第一时间拿到消费者洞察,知道这个市场究竟需要什么,这是最重要的。

LABELHOOD 富民路店铺

而对于今天的蕾虎来说,时装艺术节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平台,让蕾虎可以成为一种中国独立设计进入公众视野的方式,并且慢慢的让大众建立起,目前我不能说是唯一的,但它应该可以称为最有效的年轻设计师进入中国市场,进入到行业以及主流大众视野的方式,且不需要有非常繁冗的过程,以及非常高昂的花费,这是很实实在在的一件事情。

另外我确实觉得下一个阶段,我们很希望能够把我们旗下合作的品牌,从蕾虎系统成长起来的品牌,真的可以做到他们的年销售额是过亿的。我们以前很少去讲数字,因为大家都是讲一些设计的东西,但我觉得在已经具备了一些成长性的前提下,需要有一些数字和目标放在前面去激励自己,也给自己一些往前奋斗的压力。

「蕾虎客厅」

2021 春夏上海时装周的尾声,我们与 Tasha,在位于 LABELHOOD 富民路店铺相隔不过百米的一幢独栋房屋内,完成了上述的对话。这一名为「蕾虎客厅」的地址,有别于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闹市,它的静谧与清净,及其所处的地点,颇有些许「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味。


半个小时的时间里,Tasha 温柔的语气和缜密、清晰的思路,让许久没有面对面专访的我,很快进入了状态。说是对谈,其实大部分的时间我都是一位倾听者,在 Tasha 的描述中倾听她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倾听 LABELHOOD 与中国独立设计携手走过的岁月,以及对于未来的希冀。或许这篇专题也可以成为一个记录,在下一个五年、十季的节点来临时,翻看这一段初期的时光。

大约一年前,同样在一篇以中国独立设计为主角的专题中,我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意义形容这一群体正在经历的阶段。一年之后,当行业的规则与传统发生了诸多颠覆性的变化,中国独立设计与 LABELHOOD 在内的伙伴,则更为紧密的连结在了一起。

这就恰似「蕾虎黄河」企划中所写就的:

中国设计的浪潮,没有前后之分,活跃在同一条大河。

因百浪,终得以成川!

CAMERAMANHiro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