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7 年,由《The New York Times》所制作的视频谈话类节目《TimeTalks》邀请 Adrian Joffe 作为嘉宾参与节目讨论。

在谈话正式开始前,主持人 Vanessa Friedman,即《TNYT》时尚总监兼首席时尚评论家,分享了小故事:「在我参加完 Comme Des Garçons Fall 2017 巴黎大秀后,我上传了一些照片到社交媒体上。我个人觉得这是一场非常令人称奇且给人以很大启发的大秀,但我收到的几百条评论都是在质疑这些衣服到底是什么。」

Via VOGUE.COM

毫无疑问,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以上这些秀款必定是纯粹意义上的秀款,是那种根本无法融入到日常着装中的服饰,这也正是为何 Vanessa 会收到大量质疑评论。

但,这丝毫不影响世界范围内的 Comme des Garçons 的追随者以及专业时尚评论人对 Comme des Garçons 以及川久保玲(Rei Kawakubo)的喜爱。(此处本应插入一段评价川久保玲的话,但还有什么评价比川久保玲这四个字来得更加强而有力?) 

Via GQ.COM

不过,众所周知的是一个品牌单纯依靠设计,完全脱离运营是不太可能长远走下去的。这时,于 Comme des Garçons 和 Dover Street Market,甚至是于川久保玲而言,Adrian Joffe 的作用和意义都不言而喻。

所以 Adrian Joffe 是谁?

Adrian Joffe,Comme des Garçons 和 Dover Street Market 集团总裁,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如果你也有关注 Adrian Joffe 的社交账户(@adrianjoffe),你大概已经发现他在上个月分别在东京、首尔和北京等亚洲城市进行了短暂停留。

我们便是趁他在北京停留的间歇,怀揣着对 Comme des Garçons 和 Dover Street Market 的敬意和喜爱,动身前往北京与他坐了下来展开了一段关于他个人以及关于 Comme des Garçons 和 Dover Street Market 的深长对话。

Via adamkatzsinding.com



「LIFE IS ABOUT SUFFERING」


听说您年轻时曾求学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主修东方及西藏文化。但还没毕业,学院就决定停止授课了,因为您是唯一的学生。您对这件事还有印象吗?这份学习,有没有在您后续人生的某一瞬间让你觉得自己有被影响到?

哈哈,准确地说,我当时的主修科目是日本文化(包括日语),并不是东方文化,其次便是学习西藏文化。经过四年的学习,我顺利地在那完成了学业,(所以那时我并不是唯一的学生)。之后,我搬去了日本居住,当我从日本回到英国之后,我希望完成我的研究生学位,所以准确地说,在那时,我才是班里唯一的学生。

那是 1981 年,我印象特别深刻,我当时主要是在学习藏传佛教和日本佛教的区别。在这所学校里,除了我的教授,并没有任何人了解这两种文化。突然有一天,我的教授告诉我学校关掉了这门课程,我现在是唯一的学生了。不过与此同时,我的教授也拿到了旧金山的一份工作邀请,因为旧金山那边很喜欢西藏文化,而我的教授是这个领域中,全球范围内都非常优秀的一位专家,他邀请我和他一起去旧金山,这样我就可以继续完成我的学习了。不过,我最终还是决定留在伦敦,开始帮助我姐姐开展她的时尚生意。关于学习的故事基本上就是这样,我印象特别深刻,就在 1981 年。

要说影响的话,我会说这段学习经历对我后续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你知道的,每一份工作,每一段生活,都是非常艰难的,世界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关于藏传佛教和日本佛教的学习则时常帮助我顺利解决所有这些问题,它们一直伴我左右,帮助我清楚地看见事物最真实的样子,用一种哲学的角度去发现和理解问题,从而帮助我处理这些问题,所以我真的很开心曾经学习过这些文化。

Adrian Joffe 与 Gosha-Rubchinskiy

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个相对具体的事例吗?

佛教学习尝试教会你的是「分辨什么是真实的,什么又是对的」。另外,它会让你明确意识到「人生来就是痛苦的」,这是一条高尚的真理。对于「人生来就是痛苦的」这件事,我们完全无能为力,生活一直就是这样。不过,总有一条路可以帮助我们从痛苦中解脱,最终成佛。也就是说,从痛苦通往自由解放的过程中,佛教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接受生活最真实的样子,从而解决问题,再也不会去思考为何生活如此痛苦。所以对我来说,这份学习真的非常重要。

Via popbee.com

叶芝曾经说过「教育不是装填,而是点火」,那么在您的人生中,是否有那么一个瞬间发现自己是完完全全被启发到了?

并没有这样一个瞬间,我并不相信这个说法。我觉得所有事情都需要一个从学习到深度学习,从深度学习到忘记,再到重新学习的过程,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我觉得人可能会有醍醐灌顶的瞬间,可能是看了某一部电影或者发生了某一件事情。但如果要说一个点子的话,我觉得 Dover Street Market 并没有这样的一个瞬间,我们一直都是讨论、感受,然后行动,一切都需要一个过程。但我喜欢叶芝的这句话,这句话非常好。



「PRESIDENT SHEN IS A GREAT AND WISE MAN」


在 2010 年,Dover Street Market 正式进入中国,听说您和您的团队当时坚持要将首家门店开设在北京而非上海,这与沈嘉伟先生的看法相悖,但您和您的团队最终还是说服了他,可以告诉我们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吗?以及,为何您和您的团队倾向于北京而非上海呢?

嗯,我记得这件事,确实是这样的。在那时,我们和沈嘉伟在上海和香港的合作已经非常不错了,我也去了上海很多次,不过上海对我来说,和日本大阪很像,都是高度商业化的地方。或许,我就是更喜欢北京,北京对我来说更加文化导向,包括 Comme des Garçons 和 Dover Street Market 的客户都更加扎根于文化,而不是一直生意生意生意这样,我们必须提倡反商业哲学(Anti-Business Philosophy)。再加上我们想要做的都是独门独栋(Free Standing)的店铺,在上海,这样的空间比较少。我觉得沈嘉伟先生非常快就理解到了我们的想法,他和我说,「我们想要在哪里开店,我们就在哪里开店 」,接着沈嘉伟先生便向我们推荐了三里屯,在十年前,这里只有四个建筑。所以,我可以这么说,沈嘉伟先生是一个非常棒且拥有智慧的男人。

沈嘉伟先生与 Adrian Joffe

使用了将近十年的名字「I.T BEIJING MARKET」已经正式更名为「Dover Street Market Beijing」,我们有了解到当时是考虑到了品牌认知度的问题,那么突然的改变是因为什么呢?

在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我们并不确定这件事的难易程度。因为 DSM 一直都在改变,每一季、每一款产品,所有的事情都在持续变化着。我们不确定这种持续变化的状态是否适合北京,而且在那时,进口产品也并非易事。所以我们和 I.T 讨论,那讨论的结果就是「我们试一试吧」。在当时,I.T 在中国已经非常知名,我们决定就一起做一个「混合版」(Hybrid)的 Dover Street Market 吧。不过在这期间,Dover Street Market 东京和伦敦的很多华人客户都在问为什么中国没有真正的 Dover Street Market。之后,我们意识到或许时机已经成熟了,是时候呈现给中国消费者一个真正的 Dover Street Market 了,中国值得拥有一个真正的 Dover Street Market。很快,沈嘉伟先生也同意了这个想法。

在 Dover Street Market 里,高价产品边上时常会陈列着便宜的单品,您将这种做法称为「Poor Luxury」。您觉得这种做法适用于大部分选货店吗?对于新兴的选货店,您会有何建议吗?

我并不知道对于其他人来说,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我并不是一个可以给人以建议的专家,我干不了这事,我只想做一些我想做的事情。如果有人想要按照我的看法来做,那可能这事会很难继续,让别人明白我想要做的事情是需要耗费时间的,我不觉得人们可以按照我的想法来做。所以,我只能说,多进行一些尝试吧,祝各位好运。



「WE DON’T MAKE PLANS」


COMME des GARÇONS 旗下有很多支线,感觉在管理上会非常需要计划性,但听说您和您的团队并不做计划,甚至连五个月计划都没有,那如何进行管理呢?

是的,我们并不怎么做计划。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来说,合作是一件必要的事情,我们并不想开办工厂,但我们喜欢与人合作。要想良好发展的话,总是需要新的品牌、新的零售想法、新的运营策略,甚至包括快闪店,这是我们常常需要的节奏和感觉。

当然,我们知道我们需要发展,只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必须得自然地(Organically)发展,我们无法刻意地推动,或是略带强迫一件事情去发展,就像是我们无法刻意去寻找一个场地开设店铺,这个地方必须得自己走出来。Dover Street Market 新加坡店在纽约店开业后不到一年时间就开了,是因为新加坡那个店铺的空间正好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所以,「所有事情必须要自然发展」的这个原则,正是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做计划的原因。我们觉得很多事情是没办法计划的,必须得等感觉对了才行,有时候感觉会到,有时候不会到。但没关系,我们本身也比较倾向慢慢地发展。不过同时,我们也是非常开放的,我们的天线/接收器时刻都开着,新鲜的想法和新鲜的品牌都是我们乐于接收的。

DSM 新加坡 | Via frameweb.com

聊聊「游击店铺 Guerrilla Store」这件事吧,我们知道 COMME des GARÇONS 是第一个以这样的形式来运作的品牌。但游击店铺的形式在当下已经被滥用了,同时,您也有在采访中提到「概念店铺」也已经过时了。那么对于未来实体店铺的走向,您如何看待?

就像所有的好想法一样,每个人都想要做同样的事情。其实我们过去对于游击店铺的定义是「清空场地,只保留一块空地,然后直接去做陈列」,所以我们做游击店铺的时候,人们总是会越来越疯狂,所有的事情只有保持真实,才有可能成为一件好事情,就比如说我们所有的联名合作一样。

但我觉得现在的状况似乎已经不是这样了,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游击店铺这个形式已经被滥用了,人们也逐渐对游击店铺这件事感到厌倦。所以可以这么说,有些人正在摧毁游击店铺这件事,但这也就和所有事情一样,事物一旦流行起来,就会逐渐变得无趣直至消亡。不过,时尚这件事就是这样,一直在不停地改变,像一个圈一样。

另外,线上购物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是反社交的,是孤独的,所以我并不觉得线上购物将会取代实体店铺。不过实体店铺还是得多想一想如何创造有意思的事情(店铺体验)。游击店铺这件事是一定会消亡的,我也不是很确定中国的状况是怎么样的,但我们想要做的就是去创造一个有意思的购物体验,游击店铺的话,就让那些人继续去做吧,我不在乎,

Via sgmagazine.com

您曾在采访中提到,COMME des GARÇONS 在商业上的唯一宗旨就是坚守您妻子为 COMME des GARÇONS 创造的价值系统,请问这个价值系统究竟是什么呢?

过去从来没有问过我们这个价值系统究竟是什么,这个价值系统其实非常非常非常简单,她以「创造」为基石创立这个公司,她所指的创造是「制造一些过去从未有过的事情,尝试去做些真正的新事物」。她觉得「做一家以创造为基石的公司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无法改变这个性格,即便是每一件单一的小事,她都希望去创造一些东西。如果她可以改变的话,那我们的生活将会简单很多。

除了是什么,也没有人问过究竟为什么要去创造。那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她觉得如果没有新事物的创造,我们就没办法像「人类」一样去进步。回顾人类历史,所有的进步都来自于发明和创造,人们需要创造,不然我们就会退化,我们会像动物一样捕猎。

DSM 洛杉矶 | Via VOGUE.COM



「CHINA IS AN AMAZING MARKET」


接下来聊聊中国吧,您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在中国这个市场,您有观察到金钱以外的事情吗?

你想要听实话吗?很显然,中国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最让人兴奋的市场。现在的中国人受教育程度很高,内心也并不希望像其他人一样,他们想要创造自己的流行,中国人很聪明很独立,对时尚的理解程度也很高。其它国家的很多人都很容易被广告所影响,但中国人是没办法接受做个傻子的,这正是我喜欢中国市场的原因。这和 14 亿人口这个数字并没有关系,很多优秀的艺术都在中国发生,当然同时也有很多问题,但我有看到解决的迹象,对我来说,这就是中国市场有意思的地方。这是大实话。我并不想做个亿万富豪,我想要多花些时间在这个市场上,你看有些人一来到中国就疯狂开店,从一线城市开到四线城市,给到中国消费者一些他们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我不喜欢那样。

Via wwd.com

近些年很多中国品牌走出中国,与西方世界展开交流,那么您有留意到什么中国品牌吗?

我们很喜欢中国品牌,我们也有很多中国品牌正在售卖,我们大概有 6 个还是 8 个中国设计师品牌,我完全确信中国的时尚正在快速发展。甚至我觉得有些中国品牌根本不需要来 Dover Street Market,他们拥有自己的系统,我觉得有些好的东西是需要本土发展的(Homegrown),我也一直在寻找一些真正本土发展的中国设计师。对了,忘记街头服饰(Streetwear)吧。

最后,可以分享一句最让你有感触的话或一本书或一部电影吗?

《Joker》,这是一部蕴含无限能量的电影。

比起 Adrian Joffe,他的妻子川久保玲的名气一定要大上数个量级,甚至包括「Comme des Garçons / Dover Street Market」的名号也都甚于 Adrian Joffe。因此,很多关于 Adrian 的内容,总会用上「Comme des Garçons / Dover Street Market 集团总裁」或是「川久保玲背后的男人」这样的前缀展开。但,一个人的智慧或是他所拥有的故事又岂是名头或名气这些事所能完整体现的呢?

Via wmagazine.com

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 Adrian Joffe,恐怕还是只能用开头的那句「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吧。由其与川久保玲两人联手打造的时尚王国,时时刻刻都在告诉这个世界「如何在更替如此之快的时尚行业中,屹立不倒」,究其缘由,不过「创造」二字。

当然,也千万不要忘记一手在中国市场「创造」出 Dover Street Market 的沈嘉伟先生和其时尚巨头 I.T。不知各位是否有曾想过:「如果没有 I.T,现如今的中国时尚潮流将会呈现一个怎么样的样貌?」。

Dover Street Market Beijing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路十一号三里屯 village 北区 N5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