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之前得提醒你,这篇文章可能会花掉你至少二十分钟,光是引号里的这句话,恐怕你也感觉到里头那种没边的信息量,不过读到最后你会发现,是值得的。

说句实话,我以前有采访过不少来自美、日的主理人,也和很多本土主理人聊过,但跟一个“在里原宿主理美国品牌的北京人”进行正式访谈,还是第一次。

所以,今天免掉一切前菜,来,现在上硬的。

 

 

梅咏

FUCT 联合负责人,PAWN NOMADS 主理人

BRAVO 联合创始人

 

「 我刚到日本的时候,“里原宿”还不存在 」

 

当我得知你是北京人时,我非常惊讶,对于北京这个城市,你还有着哪些残存的记忆

我是 1988 年去日本的,当时北京的摇滚乐在启蒙时期,我们一群年轻人受到影响之余也产生了巨大的热情。碍于北京地域方面的特殊化,以致没有地方宣泄。

不过幸好我们对西方文化的接触条件在国内算是比较好的,当时的北京和现在不一样,我们想方设法的出国,想去见证一下我们所渴望的东西。

本来是要去美国,但是当时的签证很难拿,对我们来说也没有太多选择,倒是想先出去,刚好学校有个日本交换生的机会,就去了日本。

我们之前也有了解到,你很多年前就来到了日本,当时原宿是怎样的?

其实我刚到日本的时候,“里原宿”还不存在。

当时还是以美国文化为主,分为冲浪、滑板和重金属音乐三个方向。因为出身于北京的缘故,所以找到了喜欢重金属音乐的朋友一起玩,而地点则大多数在大阪和京都。里原宿大概在 1994 年左右才开始兴盛,不过我们当时在关西,对于关东的东西抱有一定的排斥,通常会选择直接去美国。

 

 

 

「 听说 NEIGHBORHOOD (泷泽先生)在成立之前曾经也是喜欢 FUCT 的 」

 

作为“里原宿”的华人主理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刚到日本时还没有什么中国人。幸运的是,这样的情况导致我只能和日本人在一起,同时伴随后来在美国的生活,我个人淡化了自己的国籍意识,所谓入乡随俗,并没有要强调自己是哪里人,也多与不同地方的人所交流、做朋友。

后来是怎样认识泷泽先生的?

有少 10 年了,我比较深刻的印象是,他知道我是中国人后很吃惊,因我说日语他听不出来…后来就进一步交流了一些。因为我们公司跟 NEIGHBORHOD 靠得特别近,所以就算吃饭也能经常碰到。

后来 2007 年 Erik 来日本,有个杂志想采访 Erik,因为听说 NEIGHBORHOOD (泷泽先生)成立之前曾经也是喜欢 FUCT 的。后来他们给我们做了一个对谈,我和 Erik 都去了 NEIGHBORHOOD ,然后又见到了泷泽,从那以后我们就变得熟络起来了。

 

 

关于 FUCT SSDD

定居日本、却经常来往美国出差的梅咏先生,是在机缘巧合下结识了 FUCT 主理人 Erik ,后来加入FUCT 并开设出 FUCT SSDD (same shit different day) 。而自 FUCT SSDD 出现后,产品线也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同时也一直保持着 FUCT 浓厚的美式根基,并将其带到了日本市场。

 

 

 

「 FUCT 本来就是美国品牌,所以不会和原宿的品牌风格太相同 」

 

真的,有很多日本品牌的发展都受到美式文化的影响,就像泷泽先生的 NEIGHBORHOOD。这种看似“同质”的大环境下,FUCT 又是如何保持不同的?

因为我们本来就是美国品牌,所以并不会与原宿那些品牌风格走着太相同的路线。我很佩服他们能有如今的成就,不过 FUCT 也是有着属于自己独一无二风格的品牌,跟谁都不一样。我们不需要去模仿谁,也不需要刻意突出自己的区别,我们想做什么的时候就可以做什么,每一季单品会根据我和 Erik 的心情来定。

其实你跟 Erik 是怎么认识的?

我在 1995 年认识 Erik ,当时在美国出差,刚好遇见 FUCT 在办展,同时 FUCT 也和当时的我特别搭调。因为那阵子 R&B 和 Hip-Hop 已经开始流行,所以会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摇滚)有种被孤立的感觉。

但看到 FUCT  的东西却依旧是这样风风火火,在展览会后就决定拜访一下。出乎预料地,很顺利地结识了 Erik ,因为越战文化的共同爱好,让我们都感觉聊得十分投机,后来也自然成了很好的朋友。

 

 

 

「 FUCT 没有分出美国或日本,只是代理商把我们喊成了“日本支线” 」

据我所知, FUCT SSDD 并不代表日本的支线,是这样吗?

对的。其实 FUCT 在我们眼里并没有分日本支线或者美国本线,因为当时在加州, FUCT  主要在做 T 恤,后来我们加入了以后就有朋友问:“为什么不做一些别的东西?”

 

 FUCT 在 90 年代曾经推出的玩味 T-Shirt

日本不像加州一样,它四季分明,后来我和 Erik 讨论过后觉得也挺有道理,所以在第一次尝试中我们出了 5 个单品,十分受欢迎。大概在 2 到 3 年后我们的销售量就超越了美国那边,因为是在日本生产,许多代理商要从我们这边拿货,久而久之他们便把我们喊成了“日本支线”,但其实在我和 Erik 眼里,并没有分这些。

 

相较以往,FUCT SSDD 的产品线则更为丰富,上为 2016 秋冬外套单品

这一季的 Lookbook 好像跟以前有点不一样?

以前每季的 Lookbook 都是由我和 Erik 的好朋友、著名摄影家 Rick Rodney 拍的。不过新一季随着主题的变化,我们也大胆地招到来自纽约、17 岁的 Manon Macasael 为撮影师,以及滑板少年 Oliver 作模特,以保利莱相机拍摄,最后拍出了这组充满 90 年代气氛的型录。

有很多人対这次的型录有不可理解的表示,不过这也正是我们需要的反应,别忘了 FUCT 在 90 年代那个有名的口号"It’s our pleasure to disgust you!”(恶心你是我们最乐意干的事)

FUCT SSDD 2016 秋冬型录

 

 

关于 PAWN NOMADS 

除了 FUCT SSDD ,梅咏也在日本创立下另一品牌 PAWN NOMADS ,同样源于美国文化。当然,我有问到关于两者其中的区别,他还提及了另一位业界前辈,我就不多介绍了,还是由他继续说吧…

 

 

 

「 FUCT 代表我年轻时的态度…PAWN 则是我对机车的看法 」

对于 FUCT 和 PAWN ,这两者的差异主要在哪呢

对我来说 FUCT 是我的青春,代表我年轻时候的态度,其实我在很多媒体上看到的 FUCT 和我们自己想的不太一样。 FUCT 是一个大街品牌的先驱者,它在 90 年代的时候就包括了所有的元素,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怎么把它做成最牛逼的。

PAWN 则是我对机车的看法。设计师中里大辅是一个我的好朋友,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设计师,十分善意却从来不愿意高调露面。我特别佩服他画的东西,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京人,却把美国传过来的东西研究得十分透彻,继而升华。许多机车群体的玩家都会来支持我们的东西,其实我们也没想把这个牌子做得很大,只是想做精。

介绍一下中理先生吧,还有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刚说了,他很懂阿美咔叽,同时也给很多品牌都做设计,他是在日本唯一一个被 VANS 所承认的设计师。而且他还曾在日本第一家阿美咔叽店铺 Backdrop 做过店长,这店有已经 37 年历史了。

在品牌的设计方面完全由他来操刀,而生产资源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则由我来解决。我们的关系也不是建立在生意之上,而是在朋友,因此彼此也十分尊敬对方。

PAWN NOMADS 2016 秋冬造型目录

对这次 PAWN 的秋冬季度系列,你最满意的是什么?

其实做 PAWN 的方式跟 FUCT 一样,当中能让我最满意的,是我们能一直坚持自己,没有被流行趋势所动摇并以自己的方式做事,不过最值得高兴的是,这种态度得到了很多机车业内传奇人物的肯定,真的很棒。

PAWN NOMADS 2016 秋冬部分单品

 

 

关于 BRAVO

都说了,这文章信息量实在超乎你想象,不单只 FUCT 和 PAWN NOMADS ,梅咏先生还是 BRAVO 的联合创办人。提起这个包包品牌,对于很多没听过的朋友来说都是懵的。不过没关系,浅谈过后你会了解的,可能还会在留言里问我们到底哪能买…

 

 

 

「 BRAVO 的设计风格和面料,都是目前军队正在使用的元素和材料 」

 

出于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你们创立出 BRAVO ?而你又是具体负责品牌哪个部分呢?

这个品牌成立的契机来自于我之前的一份工作,以前我是负责帮许多美国东、西海岸品牌制作箱包的,因此认识了很多做品牌的朋友。而我已经拥有 15 年的制包经验,自己也一直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箱包品牌,但是一直都没去做。

直到后来结识现在的合作伙伴,摄影师 Atiba Jefferson, 前 Supreme LA 的店长(Berto Liechty)和 VANS 的最高设计师(Rian Pozzebon ),了解后得知他们和我的想法都一样,如果我们四个能结合到一起的话,一定可以把这个包包品牌做得特别理想。毕竟他们有各自的文化资源,而我又有生产资源和市场渠道,这就是为什么能一拍即合的原因。

BRAVO 的包和其他品牌的有什么区别?

现在主要是以滑板和军事风格为主,但与大家在市面上见到的许多越战军事风格不同。

品牌的设计风格以及面料,都是目前军队正在使用的元素和材料。因为 Berto Liechty 是美军军火公司的 PR ,他本人很喜欢这些东西,同时我也一样,所以我们有机会真枪实弹的去接触到那些演习,然后将各种元素带到 BRAVO 的单品之中。

因为主理人的关系, BRAVO 集结了滑板、摄影、以及军事等多方元素,拥有实打实的军方面料及图案元素之余,功能设计也满足了滑板及摄影的用途

 

 

关于街头文化

以为就这么完了?Sorry,作为“在里原宿负责街头品牌的北京人”,除了品牌方面,对于能跟一个曾接触多地街头文化的前辈聊天,我怎么可能不问一下关于这几个地方的街头情况…

 

 

 

「 80 年代的街头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受越战的影响,所以军装一直是街头文化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刚提及了日本的阿美咔叽,你认为它与传统美式文化有着什么区别呢?

日本所谓的阿美咔叽是属于日本的文化。而美国则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很多东西都在创新,他们也不需要再研究出另外一个“阿美咔叽文化”了。而日本在二战后却十分深入的探究这一系列的背景,他们将自己的性格结合美国文化造就了大家所熟知的阿美咔叽文化,实际上是两回事。

“军、工”(军装、工装)已经成了大多数日本服装的主流?这其中的原因是?

因为大街文化创立于 80 年代,像 Stüssy 的文化来自于冲浪,而 FUCT 这样的品牌都来自于 80 年代后期。你可以看到,当时在大街品牌上所沿用的图案和文化其实很多都来自于六七十年代的越战,所以现在为什么老说军装元素是大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它的起源就在这。

工装历史在大街文化之前早就存在了,因为两者之间(工人阶级与大街,都出自底层的一群)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因此当然必不可少。

你外出这么长时间,对中国潮流市场有了解过吗?

中国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大市场,现在还没有特别多的了解,说白了就是有些看不懂。有时媒体的宣传可能和群体的实际情况不相符,但可能性还是很多的。

嗯,其实有不少品牌在中国市场都出现了一种“吹大了”的现象,你有觉得吗?

我觉得这反而是中国的一种文化,必须先把某样东西或者品牌神话化后,大家才会开始推崇,这好像是一个默认的方式,其实很多日本品牌在日本人眼里和在中国人眼里是有着很大差异的。感觉这种方式更像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没有经过神化的品牌好像没法进入这个市场?

 

「 什么牛逼什么就吸引人的规律是不可逆的,现在的风气就好比当时的放大版一样 」

 

所谓的街头时尚圈子内出了这样一种现象 —— 平时不怎么打篮球的人爱穿 Air Jordan;对滑板不怎样了解的人成了 Supreme 的死忠,你有什么看法呢?

我也和你讲一个现象,在 1986 年的时候,我们也不打篮球,但是大家都去北京的体育用品店找找看乔丹的东西。其实是同样的现象,这些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当时中国没有所谓的大街文化,我们也不知道 Air Jordan 日后会和大街文化挂钩,但当时 Nike 就是牛逼,或许乔丹是谁我们都不清楚,但当时的感觉是谁穿 Nike 谁就牛逼。首先什么牛逼什么就吸引人的规律是不可逆的,现在就好比把当时的现象放大了一样。

但是现在许多明星的曝光导致了不少品牌或者单品一夜火爆,并且很多品牌都把大街文化做变质了,变得十分商业。原本的大街文化是一个很 underground 的东西,当你把他变成一盘大生意的时候就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东西了。这个现象没法说(评判好坏),毕竟也是生意。在日本也有很多品牌并不受欢迎,但我们觉得都做得很好。

你觉得社交网络会加速一个品牌的衰退速度吗?

我以前有和 Erik 讨论过,互联网会把品牌文化搞坏,因为在以前你要想了解一个东西,必须自己去买了,体会到那种不容易,才会好好珍惜这个东西,而现在只需要通过网购就能实现,你没办法去体会那个过程,也不会去珍惜那份来之不易。现在的人买件新衣服就直接晒出来了,这会缩短品牌的寿命,对品牌只有坏的影响。

 

 

揉揉眼睛吧, 40 分钟的对话,终于完了。

其实在此之前,我曾到访 FUCT 跟梅咏先生聊过两次,对于当年的个人经历、品牌理念、街头文化甚至人生哲学都有谈及过。然而这 40 分钟,对于连绵不断的话题与问题,显然是不够放的…

因此在这次正式的访谈里,我都选择了基础且关键的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对本地读者还是陌生的人物,这长达 4,500 字的访谈,已经足够让大家初步了解这位“在原宿主理美国品牌的北京人”了。

若下次有机会,我们再聊点更刺激的吧。

( 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FUCT / PAWN NOMADS / BRAVO / 梅咏)